高阶解剖:为什么打眉间纹这么容易栓?

时间:2025-03-30 12:10: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Hey guys,1992年首次报道了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眉间纹。尽管这种方法对动态皱纹和褶皱非常有效,但患者在静息时通常会出现静态纹。随着神经毒素的反复使用,这些动态皱纹将继续改善;然而,深度静态纹的完全分辨率有时需要额外的处理。

有许多程序可以治疗难治性静态纹,如消融和非消融激光表面置换、有或没有射频的微针和化学剥脱;然而,利用更强烈的处理,如深激光表面处理或深化学剥离,深静态纹的完全分辨率通常需要大量的恢复时间和成本。或者,少量的透明质酸(HA)填料对静态纹非常有效,恢复时间有限。

虽然HA填充剂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填充整个面部的褶皱和皱纹,但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尚未批准在眉间使用。透明质酸填充剂越来越受欢迎,不仅每年都有新的适应症,而且医生越来越多地使用HA“标示外”,尽管并非所有区域都适合这种治疗。许多从业者没有意识到面部许多区域下方动脉血管系统的解剖差异,并错误地认为,如果一个区域(口周)的皱纹是批准的适应症,那么面部所有区域的风险状况和安全边际都是相同的。事实上,一篇出版物显示,与单独使用肉毒毒素相比,使用A型肉毒毒素+HA填充治疗眉间除皱的持续时间超过单独使用肉毒毒素,但该出版物甚至没有提到该区域的解剖危险。

不幸的是,眉间复合体是一个高风险区域,因为许多动脉在这个小空间内靠近皮肤。大多数专家认为,填充剂后皮肤坏死是由于无意中注入动脉导致阻塞。尽管炎症、痉挛、血小板聚集和栓塞可能会随之而来,也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眼部变化和中风,但最有可能的第一步是动脉内注射填充剂。尽管一些医生声称血管外压迫可能是原因,特别是在小的狭窄区域,但研究未能在动物模型中再现血管压迫,一份病例报告显示,在超声波引导下,用填充剂压迫只会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苍白,而不会导致坏死。

眉间是高风险区域的一个原因是,面部大多数命名的动脉要么位于肌肉中,要么位于肌肉下方(面部、角部、横向、眶下、颧面部、上唇和下唇、颞深部和颧颞部等),而在眉间复合体中,中央动脉(CA)、中央旁动脉(PCA)和滑车上动脉(ST)的浅支可以在皮下平面找到。这就像其他危险区域,如鼻子(鼻背动脉[DNA])、前额上部(ST)和太阳穴(颞浅动脉)。此外,与其他区域相比,眉间是一个小而不灵活的空间,皮下组织较少,不允许钝针在血管周围弯曲。

图片

在许多出版物中,眉间被报道为血管事件导致皮肤坏死的可能性较高的区域。事实上,从历史上看,眉间是最常见的出现这种并发症的区域,从胶原蛋白填充剂开始。Hanke及其同事在1991年表示,胶原蛋白公司报告的皮肤坏死事件发生率为0.09%,眉间注射占这些病例的56%。最近,随着透明质酸填充剂的出现和某些注射部位的普及,其他高风险区域变得明显,如鼻子和鼻唇沟。

在一项小型回顾性研究中,血管栓塞导致皮肤坏死的发表率高达0.05%,在一项对委员会认证的皮肤科医生的调查中,使用钝针的发表率为0.002%,其中分别有8.3%和10.1%的报告病例发生在眉间注射过程中。Ozturk及其同事报告了41篇出版物,其中61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眉间注射占皮肤坏死病例的23%(10/44)。不幸的是,由于每年注射的填充剂总数未知,许多栓塞病例没有报告,而且一支玻尿酸也经常在多个位置注射,因此无法对每个区域每支注射器的坏死绝对风险进行研究。

由于眉间区域的解剖结构和与眼动脉(OA)的接近,有许多失明病例报告,以及描述这些病例的几篇大型文献综述。2013年的一篇综述报告称,50%(6/12)的视力丧失病例来自眉间填充剂注射,而2015年的一份报告描述了98例失明病例中38.8%来自眉间填充剂。最近的更新分析了2019年至2023年的报告,并在短短5年内发现了另外70例仅由眉间填充剂引起的失明病例。眉间填充剂导致许多此类病例的原因是OA是颈内动脉(ICA)的第一支,并向眉间和眼睛发出许多分支,包括ST、DN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如果填充剂强行进入ST或DNA下游,它可能会逆行并阻断CRA。眉间血管栓塞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瘢痕形成、失明和脑梗死。后2种是由于从眉间到CRA(测量为5.2 cm27)和ICA的距离较短,CRA和ICA分别供应视网膜和大脑皮层。为了尽量减少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前必须彻底了解该区域的解剖结构。

图片

眉间区域的解剖结构因个体而异,甚至在个体的两侧也有所不同。大多数教科书和出版物显示角动脉(AA)继续进入ST。尽管它们当然可以吻合并具有连通分支,但这种常见的解释令人困惑,因为ST是OA的一个分支,来自颈内动脉,而AA来自颈外动脉系统。事实上,在某些人中,AA终止于鼻子,不会上升到眉间。当它上升到眉内时,它通常会继续作为PCA,并经常与ST吻合;然而,PCA位于眉间ST的内侧。另一种鲜为人知的可能发生在眉间的动脉是CA,最常见的是DNA的向上延伸。尽管PCA和CA在眉间动脉供血方面非常重要,但不幸的是,它们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解剖学教科书所忽视。

如果不了解PCA和CA(图1),从业者就不会意识到在这方面要谨慎。例如,许多出版物提到用超声波检测ST对于矫正眉间纹很重要,但没有提到检查更有可能位于眉间皱襞下方的任何其他内侧动脉。30事实上,大多数出版物都认为ST是眉间唯一值得关注的动脉13,37-39,因此,建议进行内侧注射以避免ST,而不考虑内侧血管。一篇论文指出,在41名受试者中,ST到眉间纹的平均距离约为1厘米,但表示这仍然是一个危险区域,没有适当的解释,除了血管是可变的,而不是探索更靠近眉间皱纹的内侧动脉。

图片

图1:眉间动脉手绘图

此外,大多数出版物只是简单地将超声上在眉间区域看到的任何动脉报告为ST,而不知道其起源和正确的命名。Tansatit及其同事指出,在几乎所有检查眉间动脉的超声研究中,如Lee及其同事,“与解剖相比,超声在追踪动脉过程方面存在局限性……PCA与ST没有区别”。这导致了对整个眉间复合体动脉危险的错误教育,因为大多数从业者认为,如果他们避免ST,他们是安全的。尽管PCA和CA可能并非存在于所有人身上,超声波也可能无法在所有情况下检测到它们,但注射者应了解它们的可能存在以及最常见的深度和位置,以了解一些人在除皱附近眉间区域的皮下空间可能存在高风险。

材料和方法

第二作者对29张患者图表进行了超声(Clarius LD20 HD3)数据的回顾性审查。这些患者之前曾前往伊朗德黑兰的一家私人诊所参加教育课程,该课程使用超声波观察血管解剖,没有进行任何治疗干预。所有患者都提供了知情同意书,其中包括有关超声波使用及其安全性的详细信息。如果任何患者有任何A型肉毒毒素或眉间填充剂注射史,或有任何面部手术、创伤或先天性结构问题史,则排除受试者数据。1975年《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得到了遵守。

提取的数据包括便携式超声波发现的任何中央旁动脉或中央动脉的深度及其与中线的距离。这些数据是在超声波探头位于眉毛之间时获得的。

图片

结果

审查了17份(58.6%)女性图表和12份(41.4%)男性图表。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范围21-64岁,标准差10.5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7.3(范围23.5-32.4,标准差2.1)。如图2和图3所示,眉间中心区(两侧距中线1cm)的动脉始终位于皮下平面,大多数患者(26/29)至少有一条浅动脉。

图片

图2:中央动脉CA的真皮下位置

图片

图3:PCA的皮下走形;PCA,中央旁动脉

中央动脉

从中线到CA的平均距离为4.1 mm(范围1.8-6.7 mm,标准差1.1),而从皮肤到CA的深度为2.7 mm(2.2-3.2,标准差0.28)。患者两侧的动脉存在差异,14名患者在超声检查中一侧有CA,另一侧没有,6名患者两者都有,9名患者超声检查中没有。总体而言,超声检查发现26/58侧为CA,12/29侧为右侧,14/29侧为左侧。左侧和右侧的CA在深度和距中线的距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中央旁动脉

从中线到PCA的平均距离为8.2毫米(6.8-10.1毫米,标准差0.9),而从皮肤到PCA的的平均深度为3.0毫米(2.4-3.5毫米,标准偏差0.25)。患者的两侧存在差异,其中12人在一侧接受了PCA,而在另一侧则没有。有12名患者两侧都有PCA,5名患者两侧均未在超声上显示1例。总体而言,在58侧中有36/58侧发现了PCA,右侧有17/29侧,左侧有19/29侧。在距离中线的深度和距离方面,左侧和右侧的PCA没有显著差异。

次要变量

根据CA的存在与否,PCA与中线的距离(右侧p=.082,左侧p=.482)和深度(右侧p=0.144,左侧p=0.30)没有差异。CA和PCA都与BMI和动脉深度相关(分别为p=.036和p=.019),如图4和图5所示。距离中线1cm的所有动脉的分布如图6所示。

图片

图4:根据BMI的CA深度。CA,中央动脉;BMI,体重指数。

讨论

Shumrick和Campbell以及Vural及其同事是1998年和2000年最早报告眉间动脉的两组人之一,尽管是为了眉间皮瓣。他们发现,尸体上ST到眉间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7至22毫米,超声波上为10.9毫米。此外,Vural报告称,超声检查中从中线到眉间纹的距离为9.3mm,约50%的时间眉间纹下方存在动脉。

Kleintjes在审查了30具尸体后,于2007年首次创造了PCA和CA这两个名字。他报告说,CA在尸体解剖中一直被发现,来源于距离其起源约5毫米的DNA,平均大小为1毫米。CA与下额相对的CA持续吻合,形成三角形,但通常在到达上额之前就停止了。他发现CA的频率与ST一样高。Kleintjes假设,许多研究中没有提到CA的原因是,如果从浅层到深层解剖,由于中央静脉位于其前方,因此起源不可见。Kleintje在21个半侧面发现了PCA,通常是AA(15/21)的延续,一直延伸到ST内侧的前额,或者从ST的交通分支到AA(6/21)。

Cong及其同事在2017年报告称,在20%的尸体中发现了PCA或CA,但有趣的是,只有当ST提供额肌的深层,而PCA/CA提供内侧额肌的上部时。此外,2/9具尸体两侧的动脉分布不同,从左到右也不同。

Koziej和同事在2019年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分析了尸体,发现97.3%的ST直径为1.4毫米,平均距离中线14毫米。44%的患者发现PCA,中位直径为1.5 mm,距离中线7.6 mm,12/33的患者起源于ST的交通支,36.4%的患者起源于AA,63.6%(21/33)。34.7%的患者发现了CA网络,但不容易看到独特的动脉,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成像技术不足以显示较小的动脉。

图片

图5:根据BMI的PCA深度。PCA,中央旁动脉;BMI,体重指数。

Phumyoo及其同事利用尸体解剖和超声波报告称,42.1%的尸体(16/38)中存在CA,作为DNA的一个分支,起源于鼻根,在超声波检查中,CA位于距离中线平均4.7 mm处,深度为3.1 mm。CA在眉间区与对侧动脉吻合。在尸体解剖中发现PCA的比例为21.1%(8/38),平均距离中线7.8 mm,超声检查深度为4.8 mm。最后,ST的比例为89%(25/28),距离中线14.7 mm,超声测量平均深度为4.2 mm,为0.7 mm。

2020年,Lee及其同事报告称,在74条眉间皱纹中,41%(30/74)的眉间皱纹下方有动脉,而59%(44/74)的眉际皱纹外侧有动脉。Cotofana及其同事报告称,静息时ST的平均深度为3.34毫米;然而,该出版物中没有提到中央动脉和中央旁动脉。

Tansatit及其同事审查了30具尸体,并在2021年报告称,88%的尸体发现了ST,而27%的尸体发现有PCA,但没有提到CA是一条单独的动脉。更重要的是,本文中PCA的定义(DNA的相反方向)更类似于Kleintjes对混淆数据的CA的定义。

Park及其同事在超声检查中仅发现3%(1/30)的眉间区域底部有动脉,但36.4%的时间在该区域顶部(8/22)。有趣的是,他们在眉间区域发现的大多数血管都是静脉,几乎所有受试者(29/30)都有静脉,并且可能掩盖了下面的动脉。Guvenc及其同事40随后对71例ST进行了超声分析。眉毛附近的表皮和动脉之间的距离在1.8至5.9毫米之间(平均3.54毫米),与骨骼之间的距离为0.7至3.7毫米(平均1.85毫米)。在体重较轻的患者中,动脉的深度会减小。根据他们的发现,他们建议注射深度不要超过1.8毫米,而Park及其同事认为1.6毫米及以下是安全区域。

图片

图6:动脉的位置、百分比和深度。

正如Cai及其同事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名为反向鼻背动脉(rDNA)的新命名动脉变体中所示,眉间动脉系统的变化和复杂性令人难以置信,其中DNA是从颈外动脉系统通过鼻外侧动脉而不是从OA的颈内动脉系统提供的。这些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变体使这些危险区域更难预测。

Liao和同事最近写了两篇论文,承认“临床医生总是忽视CA和PCA对眉间血供的重要贡献。”他们使用更先进的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他们分析的180张半脸中,在皮下平面1.1至3.9毫米深度范围内,分别有38.9%、32.2%和8.9%的半脸中发现了CA、PCA和rDNA。

最后,Ismailoglu及其同事发现,与Cai及其同事50类似,DNA通常由AA提供,他们报告了18.8%(3/16)的CA和PCA同时存在,12.5%(2/16)的CA和PCA都不存在,56.2%(9/16)的时候CA存在,平均距离中线1.8 mm(0-3.9 mm),43.7%(7/16)的时间PCA存在,平均距中线6.2 mm(3.5-9.3 mm)。表S1描述了眉间动脉解剖学出版物中的所有解剖学发现。

图片

表S1

之前的大多数超声研究报告称,他们假设所有血管都是ST——“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无法像之前的大多数文章那样使用简单的术语来区分ST的中央旁动脉或分支,作者将在眉间区域观察到的动脉称为ST。”尽管其他研究似乎没有注意到该区域存在其他命名的动脉,也从未提及过它们。在文献中,PCA和CA在一定比例的病例中被发现;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超声波),很难区分PCA和眉间ST的分支,它们只是将眉间区域观察到的任何动脉称为ST。

尽管大多数出版物都将ST作为眉间填充剂并发症的原因,但最近的几篇论文开始意识到,在那里,更靠近眉间纹的内侧动脉很重要,可能与该区域的血管栓塞有关。图6中的第三个区域距离中线5至7.5毫米,通常是为眉间除皱注射填充剂的地方,尽管它们的频率较小,但PCA和CA都可以在这个区域重叠。尽管这些动脉是不一致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如图7中的患者)血管栓塞的风险更高。该患者在眉间纹注射了透明质酸填充剂,并经历了中央动脉的双侧栓塞,中央眉间动脉通常呈“v”形或菱形,由于这两条血管连接在一起并终止于前额中央的分水岭性质,上部即将坏死。除其他病例外,该病例显示了中央眉间的皮肤变化,明显位于ST内侧,通常从眉毛内侧上升,表明PCA和CA而非ST是罪魁祸首。尽管大多数出版物讨论了填充剂从眶上动脉和ST逆行到OA是失明的原因,但作者假设PCA和CA也经常通过与ST和DNA的直接联系而被牵连,ST和DNA是OA的分支。

图片

图7:一名43岁女性在注射填充剂几天后中央动脉栓塞

虽然便携式超声波便宜、安全、快速、无创,但经验较少的人很容易出错(按压过猛会限制血流,无法检测动脉起源,无法检测小动脉等)。此外,在临床实践中,每次注射时使用它往往太耗时且不切实际;然而,对于那些注射眉间等高危区域的人来说,可以考虑花几分钟时间对这些区域进行成像。此外,了解那些BMI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这种风险的影响,因为皮肤到动脉的距离较小,这一点也很重要。

CA和PCA的重要性不仅限于那些进行美容填充的人,还包括那些进行前额皮瓣手术的人。事实上,2016年的一项研究预计,通过超声波发现的经典旁中线皮瓣含有ST,其效果优于从横向1.2厘米中线取出的旁中线皮瓣,结果令人惊讶。他们发现,如上所述,该中线区域有更多的动脉血管(PCA和CA),从而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皮瓣的性能。

结论

尽管Kleintjes在2006年的一份出版物中首次提出了中央旁动脉和中央动脉的名称,但今天的大多数出版物、教科书和地图集仍然没有提到它们。它们的缺失需要在未来得到纠正,因为它们可能是导致该地区皮肤坏死或失明的许多血管栓塞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些信息,一些注射器可能会觉得触诊滑车上切迹很舒服,并继续在内侧进行眉间填充,而没有意识到在大多数人中,眶缘内侧通常还有其他重要的大型中央动脉。这项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26/29)在真皮下平面至少有一条位于中心的动脉(PCA或CA)。这些知识对于制定潜在预防眉间区域并发症的策略可能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Siperstein R, Nazari A. Dangerous and Under-Recognized Arteries of the Glabella-An Ultrasound Study of Central and Paracentral Arteries and Risk During Filler Injection. Dermatol Surg. 2025 Mar 17. doi: 10.1097/DSS.000000000000462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094304.

上一篇: 【产麻新谭】择期剖宫产术后产妇睡眠质量与...

下一篇: 咬肌连续打两次,瘦脸效果可以维持2年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