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Surg:锁骨中段骨折合并同侧肩锁关节损伤相关研究
时间:2025-03-28 12:09: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锁骨中段骨折(MCF)和肩锁关节(ACJ)损伤单独发生时较为常见,但二者同时发生的情况较为罕见。由于这种情况少见,临床上往往关注不足,导致漏诊或误诊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在肩锁关节损伤较轻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逐渐加重的脱位、关节炎和疼痛,常常需要进行翻修治疗。此外,虽然锁骨中段骨折和肩锁关节损伤的治疗原则和方式已得到明确确立,但对于同时发生的损伤,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而且其治疗也并非简单的 “1+1=2” 模式。过去几年中,不同治疗方法后的预后情况也未得到很好的总结。为了加深对合并同侧肩锁关节损伤的锁骨中段骨折的认识,这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回顾了相关文献,总结了关键研究结果,并对这种罕见损伤提供了概述以及我们的见解。
本综述重点关注损伤机制、分类、治疗和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减少漏诊,最终使患者受益。
方法:我们使用检索词 “clavicle fracture [标题/摘要])AND (acromioclavicular [标题/摘要])” 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了1962年至2024年期间发表的文献。纳入了那些报道了锁骨中段骨折合并同侧肩锁关节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的研究。经过筛选,最终纳入了37项研究。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的批判性评价清单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估。提取了有关研究设计、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的数据,以进行定性分析。 然后我们总结了关键研究结果,并阐述了我们的见解。
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的搜索策略
PRISMA图显示了筛选过程
中段骨折伴同侧肩锁关节损伤的典型放射学表现。(A) AP视图。(B) 冠状位CT扫描;(C) 三维CT重建。蓝圈,V型肩锁关节脱位;红色圆圈,移位锁骨中段骨折
(A) 肩锁韧带和关节囊损伤是损伤发展的第一步;(B) 如果喙锁韧带比锁骨更能抵抗创伤能量,则锁骨骨折将在第二步发生,如果下一步没有发生肩锁关节脱位,则会导致孤立的锁骨骨折;(C) 相反,如果锁骨比喙锁韧带更能抵抗创伤能量,则喙锁韧带将在第二步发生断裂,如果下一步没有发生锁骨骨折,则会导致孤立的肩锁关节脱位;(D) 在第二步中,除了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外,如果残余创伤能量足够高,最终还会发生锁骨骨折伴同侧肩锁关节错位
图:肩锁关节损伤与同侧锁骨骨折合并时可能被高估的原因。(A) 喙锁韧带完整时,锁骨外侧向上移位,甚至可能牢固地夹在斜方肌中,在X线片和CT上显示为假性III型肩锁损伤;(B)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完成后,肩锁关节随后会复位。(C) 喙锁韧带完整,锁骨外侧下移,X线片和CT显示假性VI型肩锁关节损伤;(D)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完成后,肩锁关节也会随之复位
图:肩锁关节损伤与同侧锁骨骨折合并时可能被低估或遗漏的原因。(A) 当锁骨骨折和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完全断裂同时发生时,由于重力和局部肌肉的牵引,“浮动”的侧锁骨可能会随着肩胛骨向下移位,造成肩锁关节在X线片和CT上没有移位的错觉;(B)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内固定使锁骨恢复连续性后,实际的肩锁关节损伤变得明显,导致“延迟”肩锁关节脱位
结果:合并同侧肩锁关节损伤的锁骨中段骨折常常伴有肋骨骨折、血气胸、肩胛骨骨折、神经血管损伤以及非典型的锁骨中段骨折移位模式等合并症。遇到这些情况时,应怀疑存在合并损伤。由于锁骨外侧端具有 “浮动” 特性,“琴键征” 通常为阴性,因此该体征不可靠,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最初对肩锁关节的评估可能无法得出明确结论,因此建议在锁骨中段骨折固定后进行重新评估。在前后位X线片上,IV型肩锁关节损伤可能会被低估,而额外的腋位X线片和CT扫描可能能更好地显示锁骨向后移位的情况。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肩锁关节囊和韧带首先发生损伤,但这种损伤程度不足以导致明显的脱位,这表明孤立性的锁骨中段骨折可能存在合并肩锁关节损伤的情况,且喙锁韧带完好无损。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患者在两年内报告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
结论:合并同侧肩锁关节损伤的锁骨中段骨折较为罕见,当肩锁关节损伤较轻时常常被漏诊。损伤机制尚不明确,也不存在用于指示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类系统。目前,对于这类损伤通常是分别进行治疗,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尽管治疗效果良好,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加深对长期治疗结果的认识。
原始出处:
Chaoqun, Wang; Xugui, Li; Shengnan, Dong;Midshaft clavicle fractures with associated ipsilateral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injuries: a systematic review.BMC Surg 2025 Feb 28;2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