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时间:2025-03-28 12:09: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病史
男性,24岁,发现右侧枕部包块1月,伴疼痛不适,影像示:右侧枕骨见局限性骨质破坏,邻近软组织肿胀,脑膜及脑实质未见异常。其余部位未见病变。
大体所见
(右侧枕骨)灰白色软组织一块,2cmx1.8cmx1.5cm,切面质嫩。
镜下所见
低倍镜下病变呈也隐约结节性生长,与周围软组织界限尚清。
模糊的淡染结节状改变,周围散在深染的淋巴细胞灶。
病变细胞胞浆丰富淡染,排列呈结节状类似肉芽肿样结构,间质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病变细胞体积大,胞浆嗜酸性,细胞核空泡状,圆形或肾型,可见核沟,未见明显核分裂象。
细胞异型性小,较多病变细胞的细胞核内见典型核沟形成。
部分区域嗜酸性粒细胞形成嗜酸性脓肿,其内散在多核巨细胞。
免疫组化
CD68
S100
CD1a
CD207
其余免疫组化:
CD20(-),CD3(-),CD30(-),CK-P(-),ki-67(10%+)。
病理诊断
(右侧枕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要点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以CD1a+/CD207+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异常增生,导致该细胞浸润组织器官和引起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克隆性、肿瘤性增殖性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少年好发,好发部位依次是骨、皮肤、垂体、肝、脾、造血系统、肺、淋巴结以及不包括垂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镜下形态为胞体较大的圆形至椭圆形组织细胞样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圆形或不规则肾形,细胞核内常见核沟,核异型性很小,核分裂数多少不等,但无病理性核分裂。间质伴有丰富的炎性背景,包含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多核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较少。
根据病变部位及是否浸润危险器官分为:单系统LCH、多系统LCH和危险器官受侵LCH;危险器官定义为:肝脏(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cm,有/无功能障碍);脾脏(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cm);骨髓(血红蛋白<100g/L和/或白细胞计数<4.0×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肺不再列为危险器官。
免疫组化表达CD1a、Langerin(CD207)、S-100、BRAFV600E。
分子改变最常见BRAF V600E 基因突变。
病理诊断体会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未成熟树突细胞+背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性的诊断线索是肿瘤细胞内可见核沟形成;核沟是因为细胞核的核膜不规则内陷造成的形态学改变,王朝夫老师曾经归纳过一组可具有核沟的肿瘤;
常见的具有核沟的肿瘤有: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甲状腺乳头状癌;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成人型粒层细胞瘤;
卵巢Brenner瘤;
软骨母细胞瘤。
我们在诊断工作中,见到有核沟出现的肿瘤就需要想到会不会是这组肿瘤的一种,特别是在这类肿瘤发生转移后,核沟的辨认可以为我们提供诊断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