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 Res:空气污染对儿童青少年脑结构与功能的负面影响
时间:2025-03-27 12:12: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空气污染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含有的细颗粒物(PM2.5)、多环芳烃(PAHs)等成分已被证实具有神经毒性。儿童处于大脑发育关键期,孕期至青春期的空气污染暴露可能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机制影响脑结构与功能,增加神经发育障碍及精神疾病风险。尽管已有研究提示空气污染与儿童脑灰质体积、白质完整性及认知功能的关联,但现有证据存在异质性高、纵向数据有限等问题。本研究旨在系统整合2019年后发表的MRI研究,全面评估空气污染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脑结构、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关联,为环境健康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严格遵循PRISMA指南,对PubMed、Web of Science等11个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纳入2019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发表的26项原始研究(含6项2019年前经典研究)。采用WHO全球空气质量指南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从混杂因素控制、暴露评估、结局测量等6个维度评价研究质量。数据提取涵盖样本特征(年龄、性别、种族)、暴露指标(PM2.5、NO2、PAHs等)、MRI模态(结构MRI、DTI、fMRI等)及关键结果(脑区体积、白质微结构、功能连接等)。通过个体患者数据合成与多变量模型,量化分析空气污染对脑部指标的独立效应,并探讨遗传易感性、社会经济地位等修饰因素的作用。
研究结果
1. 样本与暴露特征:纳入26项研究(总样本7,182人,年龄6个月至17岁),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68%为横断面设计。暴露评估采用地理空间模型(73%)、学校/家庭监测(23%)及个人监测(4%),涵盖PM2.5(88%)、NO2(77%)、PAHs(46%)等污染物,暴露窗口覆盖孕期至青春期。
2. 脑结构改变:
·灰质体积:孕期PM2.5暴露与额叶、颞叶皮质变薄相关(β=-0.12, p<0.05),而童年PM2.5暴露与尾状核体积增大(β=0.15, p<0.01)并存,提示发育阶段特异性效应。
·白质完整性:DTI显示,PM2.5与胼胝体FA值降低(β=-0.18, p<0.001)及MD值升高(β=0.21, p<0.001)相关,且效应在男性中更显著(交互作用p=0.03)。
3.功能与代谢异常:
·静息态网络:童年PM2.5暴露与默认网络(DMN)内功能连接增强(β=0.14, p=0.02)及额顶网络-边缘系统连接减弱(β=-0.16, p=0.01)相关,提示网络整合与分离失衡。
·代谢标记物:MRS研究发现,PAH暴露与背侧前扣带回NAA浓度升高(β=0.23, p<0.05)及胆碱水平降低(β=-0.19, p=0.04)并存,反映神经元代谢与膜磷脂代谢的拮抗性改变。
4.纵向证据:6项队列研究(n=4,108)显示,孕期PM2.5暴露与青少年期海马体积缩小(β=-0.11/year, p=0.04)及白质微结构持续恶化相关,且效应随年龄增长呈非线性增强(p for trend=0.003)。
空气污染暴露的跨研究总结和不同研究中的MRI脑结构与功能结局
本系统综述证实,空气污染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脑结构、功能及代谢的多维度异常密切相关,尤以孕期及学龄期敏感窗口期的影响最为显著。PM2.5通过干扰髓鞘形成、突触修剪及神经炎症通路,导致灰质萎缩、白质微结构损伤及默认网络功能失调,可能构成认知障碍与精神疾病的潜在生物学基础。未来需开展多中心纵向研究,结合基因-环境交互分析及代谢组学技术,阐明污染物的神经毒性机制,并推动基于暴露轨迹预测模型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
原始出处:
Morrel J, Dong M, Rosario MA, Cotter DL, Bottenhorn KL, Herting M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ir Pollution Exposure and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uring Development. Environ Res. 2025 Mar 10:121368. doi: 10.1016/j.envres.2025.12136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07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