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超滤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24年心衰指南)

时间:2025-03-26 12:08:4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急性心衰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容量超负荷问题。虽然利尿剂是处理这类问题的一线药物,但在利尿剂抵抗时,需要考虑其他治疗策略。24年指南对超滤有简单的指导,我们结合16年心力衰竭超滤治疗建议,一起探讨急性心衰患者容量超负荷的机械性清除方法——超滤治疗。

容量超负荷的临床意义 

容量超负荷(又称液体潴留、静脉充血或淤血)是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90%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因液体潴留所致的临床症状而住院。容量超负荷主要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机体的液体平衡紊乱,引起钠水潴留和液体再分布,表现为心衰相关的淤血症状和体征。

值得注意的是,容量超负荷是导致急性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而出院前仍有液体潴留也是患者出院后反复心衰再住院的主要原因。

超滤治疗的原理及适应证 

超滤治疗的原理是模仿肾小球滤过,利用滤器半透膜两侧建立的压力梯度,通过对流机制滤过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超滤液,而血浆蛋白和血细胞不能透过滤过孔而被留存于血液中。

图片

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或严重外周水肿,且存在利尿剂抵抗的患者可考虑超滤治疗(Ⅱa,B)。相比2018版指南,超滤治疗的推荐级别未发生变化,但临床证据不断积累,支持了这一推荐级别的稳定性。《中国心力衰竭超滤治疗建议》更详细地列出了以下适应证:

  1. 心衰伴有利尿剂抵抗或利尿剂缓解淤血症状效果不满意的患者

  2. 心衰伴有明显液体潴留的患者

  3. 近期因液体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力衰竭症状加重的患者

心衰超滤治疗装置的特点 

现代心衰专用的超滤装置具有以下特点:

  • 设备小、便携

  • 采用低流量蠕动泵(10~50mL/min)

  • 小膜面积滤器(0.1~0.3m²)

  • 更低的体外循环血量(33~65mL)

  • 可经外周浅表静脉快速建立体外循环

这些技术特点保障了超滤治疗的安全性,降低了低血容量的风险。新型单纯超滤装置无需透析液和置换液,不会引起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内环境影响较小,简化了操作流程。

超滤治疗期间的管理 

超滤治疗需要全面的监测和管理,以确保安全有效。在超滤开始前,应详细评估患者基线心血管状态、容量负荷情况及肾功能,明确超滤目标。超滤期间的管理要点包括:

  1. 超滤参数设置:初始超滤速率通常设置为100-200mL/h,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反应逐步调整,避免过快超滤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从较低速率(50-100mL/h)开始,稳定后逐步提升。

  2. 常规监测:每1-2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中心静脉压(如有条件)、尿量及液体出入量平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缓解程度、水肿消退情况等。

  3.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每4-6小时监测血电解质(尤其是钠、钾)、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肌酐、尿素氮、血气分析等,需要时调整超滤策略。

  4. 药物治疗调整:根据患者容量状态变化,及时调整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剂量。通常在超滤过程中可适当减少利尿剂剂量,避免过度脱水。

  5. 终止标准:达到预设的超滤目标体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出现低血压或严重并发症(如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出血、设备故障等)均为超滤终止的指征。

超滤治疗与利尿剂治疗的比较 

超滤治疗与利尿剂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 清除液体量可控:超滤治疗机械性脱水,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液体负荷情况决定脱水速度和总量

  2. 排出钠量更多:超滤液与血浆晶体渗透压相等,每升超滤液中约含134~138mmol的钠,远高于利尿剂产生的低张尿

  3. 不造成电解质紊乱:超滤不影响血浆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

  4. 不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不直接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避免恶性循环

  5. 可恢复部分患者的利尿剂疗效:所谓"利尿剂休假"效应

图片

然而,超滤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

  1. 需要专用设备,需通过静脉建立体外循环,有体外循环管路

  2. 需要抗凝治疗

  3. 单次超滤治疗的费用相对较高

并发症管理 

超滤治疗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并妥善处理:

  1. 导管相关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建立血管通路,治疗期间每日评估导管位置和感染征象,定期更换敷料,必要时更换导管位置。

  2. 凝血系统相关并发症:首选普通肝素(起始剂量约500U/h),根据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或ACT(180-220s)调整肝素剂量。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可考虑低分子量肝素。每4-6小时检测一次APTT,及时调整抗凝剂量。

  3. 低血容量: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和超滤量。如血压持续下降(收缩压<90mmHg)或心率增快,应立即降低超滤速度或暂停超滤,必要时给予等渗盐水补充。

  4. 肾功能恶化:肌酐较基线升高>30%时,应减慢超滤速度并密切观察;升高>50%时,应考虑中止超滤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 

对于病情更严重的患者,《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指出,难治性容量负荷过重合并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肾脏替代治疗(Ⅱa,C):

  • 液体复苏后仍然少尿

  • 血钾>6.5 mmol/L

  • pH值<7.2

  • 血尿素氮>25 mmol/L,血肌酐>300 mmol/L

肾脏替代治疗可能造成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生物不相容、出血、凝血、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感染、机械相关并发症等。应避免造成新的内环境紊乱。

图片

超滤治疗的时机选择很重要。将超滤作为"挽救性"治疗用于顽固性或合并严重肾损害的患者可能获益有限。早期开始超滤治疗,尤其是在肾功能尚未显著恶化的阶段,可能获益更大。此外,可以使用生物标志物BNP/NT-proBNP水平的变化趋势,帮助决定超滤治疗的启动和终止时机。

上一篇: Autophagy 上海市胸科医院何斌教...

下一篇: 急性心梗前降支、右冠脉闭塞术中困难重重!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