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s Dementia:皮质基底节综合征患者低代谢模式新发现:β-淀粉样蛋白与tau蛋白协同作用加剧颞-顶-枕叶区域损伤
时间:2025-03-24 12:10: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是一种以进行性和不对称的皮质及锥体外系缺陷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的病理基础包括皮质基底节变性(CB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阿尔茨海默病(AD)。AD病理在CBS患者中占21%-50%,且常伴有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的沉积。尽管已有研究通过β-淀粉样蛋白PET评估了CBS患者的低代谢情况,但关于AD-tau(T)和Aβ与低代谢之间关系的理解仍不完整。本研究旨在通过结合β-淀粉样蛋白和tau PET,探讨CBS患者中低代谢的模式及其与AD病理的关系。
研究纳入了33名CBS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氟脱氧葡萄糖(FDG)PET、flortaucipir(tau)PET和匹兹堡化合物B(PIB,β-淀粉样蛋白)PET扫描。根据PET结果,患者被分为A±和T±组。FDG-PET的摄取量在12个感兴趣区域(ROI)中提取,包括优势半球(最受影响的一侧)和非优势半球,并在不同A/T组之间进行比较。此外,研究还评估了FDG摄取的不对称性。
结果显示,A+T+患者在颞-顶-枕叶皮质中的低代谢程度显著高于A+T-和A-T-组,而A+T-和A-T-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A+T+患者的FDG不对称性也更为明显,尤其是在颞-顶-枕叶区域。然而,内侧颞叶和基底节的代谢在不同A/T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阳性状态在CBS患者的低代谢和不对称性中具有协同作用,且只有在A+T+患者中才能观察到类似AD的低代谢模式。
图1:根据 A/T 状态划分的 CBS 患者分布情况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A/T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和代谢差异。A+T+患者在多个皮质区域(如顶叶、颞叶和枕叶)的低代谢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组,且这种低代谢在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均有所体现。此外,A+T+患者的FDG摄取不对称性在多个脑区(如顶叶、颞叶和枕叶)也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协同作用不仅增加了皮质退化的程度,还加剧了CBS患者中AD易感区域的不对称性。
值得注意的是,内侧颞叶和基底节的代谢在不同A/T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典型的AD病理不同。CBS-AD患者通常表现为颞-顶-枕叶的低代谢,而海马体较少受累。这一发现提示,在CBS患者中,颞-顶-枕叶区域的低代谢可能是AD病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图2:A+和A- CBS患者在不同脑区的FDG摄取情况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结合β-淀粉样蛋白和tau PET,揭示了CBS患者中低代谢与AD病理之间的关系。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协同作用显著加剧了CBS患者的低代谢和不对称性,尤其是在颞-顶-枕叶区域。这些发现为未来CBS患者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参考。
原始出处:
Ghirelli A, Goodrich AW, Stephens YC,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hypometabolism and both β-amyloid and tau PET in corticobasal syndrome. Alzheimer’s Dement. 2025;21:e70018. https://doi.org/10.1002/alz.7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