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这样的磨玻璃结节靠边又伴血管进入,随访过仍在,还是切了吧!
时间:2025-03-17 12:10: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言:检查发现肺结节,如果是磨玻璃密度并伴血管进入明显,而且经过随访仍在,没有吸收,位置好的话还是考虑切了比较稳当,不切则要半年复查随访,若有进展仍得及时切除的。我们今天再来分享两个就是这种情况的病例。
病例一:
病史信息:
主 诉:
检查发现肺部阴影半年。
现病史:
患者半年前于当地医院检查,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磨玻璃结节,两肺上叶钙化灶,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钙化,主动脉少许粥样硬化。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骨痛等不适,未予治疗。现患者未见明显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拟“肺部阴影”收入我科。 患者起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胃纳可,睡眠安,二便正常,体重近期无明显变化。
影像展示与分析:
病灶位于右下叶,靠叶间裂与胸膜均较近,密度纯,整体轮廓与边界清,边缘欠光滑。
灶内密度稍显不均,似有小空泡征,但也不太确切。
见到微小血管进入,血管较细,但明显靠病灶侧比近心端显粗点。
血管形态弯曲进入病灶,结节离胸膜近,但没有明显牵拉。
病灶边缘区域,密度较淡,轮廓也仍清。
临床考虑:
右下结节随访过未见吸收好转,影像上有以下特征:(1)密度:纯磨玻璃密度,灶内有的层面稍不均,但没有明显实性成分;(2)边缘:轮廓与界限清楚,表面不光滑,但毛刺也不明显;(2)血管:有血管进入,并显得有异常增粗;(4)邻近:靠近胸膜没有牵拉影响胸膜。此灶考虑是肿瘤范畴的,但这种纯磨又比较小的以原位癌可能性大,不过由于有血管进入,也可能会是微浸润性腺癌,但主要密度比较淡,这种可能性相对小点。是否手术要看患者自己的意愿,基于位置在边上,既靠近叶间裂,又靠肋胸膜,单孔局部楔形切除时肺功能损失不多,切了也是可以考虑的。若不切则可半年或9个月复查,当出现实性成分或范围扩大时再手术也行。
最后结果:
结友回去商量与考虑后决定还是来医院切了它。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叶建明团队为其进行了微创手术。
病灶表面颜色略异常。
剖面见灰白,质较硬。
术中快速切片示:腺癌,贴壁生长为主。
常规病理出来是原位癌。
病例二:
病史信息:
主 诉:
检查发现肺部阴影3年。
现病史:
患者3年前于当地医院体检,行胸部CT提示肺部结节(具体报告未见),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骨痛等不适,未予治疗。2024-09-12我院复查胸部(含纵隔)CT平扫+高分辨靶扫描 :右肺上叶磨玻璃密度结节,肿瘤性病变可能大。左肺多发小结节,建议年度随诊。附见:肝内钙化灶。现患者未见明显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拟“肺部阴影”收入我科。
影像展示与分析:
2024年8月时常规非薄层CT上见右肺磨玻璃结节,有微小血管进入,整体轮廓与边界清楚。
薄层CT上见病灶小,但多支血管进入。
血管有异常增粗,灶内密度稍不均。
部分边缘有细毛刺样。
边缘部分密度也不太纯,边显得有点毛糙。
靶重建清楚显示血管进入,且血管的病灶侧比近心侧粗一点。
血管进入并灶内可见,边缘毛糙,离叶间裂近,但收缩力不明显。
小血管进入以及整体灶内密度略显不均。
血管进入明显,而且看见血管入了病灶后有点散开来。
病灶边缘毛糙,血管进入。整体轮廓与边界清。
到了2024年12月份复查仍在,且血管征仍明显。
临床考虑:
此灶是典型的恶性影像特征的:(1)密度:纯磨玻璃密度,但灶内有的层面不是太纯,略显不均,当然还说不上实性成分;(2)血管:有血管征,多支血管进入;(3)边缘:表面毛糙不平整,不光滑,整体轮廓清;(4)邻近:靠胸膜近,但未见明显收缩力,无胸膜牵拉。此灶考虑是肿瘤范畴的,从密度来看像原位癌可能性大,但由于有血管多支进入,则考虑时加一级,考虑微浸润性腺癌的可能性大些。此灶与前一例的不同在于,前例整体密度不如这例高,也比这例均匀点。血管也相对更纤细。此灶我是建议其切了为妥,若定要不切,则半年复查也仍能接受。
最后结果:
结友商量后要求手术切除,遂入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由叶建明团队给予微创手术。
病灶切面略灰白,质较硬。
病理示:微浸润性腺癌。
感悟:
今天分享的这两个病例的影像其实挺像的,都是磨玻璃结节没有实性成分,也都有血管进入。但病理一个是原位癌,一个是微浸润性腺癌。我们看细节信息是否有所区别呢?其实还是有的:微浸润性腺癌的密度相对不太均匀点,有的似乎略偏高;边缘有的地方有显得毛糙点;血管也有异常增粗的样子。当然,并不是说有这些影像特征就定是至少微浸润性腺癌,切出来其实仍是不典型增生也是会的。但我们是否手术一是基于影像表现上有没有风险增加的因素;二是基于病灶位置是否能简单楔形切除;三是患者的心理状态。但患者的心理状态需要医生如实的、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随访与干预的利弊和风险点,不能夸大病情。今天这两例若再随访仍都是可以的,正是由于位置靠边,又有血管进入,手术切除简单方便创伤小,又已经观察随访过,所以切也可以。若同样的密度与大小,位置在只能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的位置,那就不建议手术,得想办法解释减轻患者的焦虑与不安,鼓励其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