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热消融与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气管旁乳头状甲状腺微癌的多中心研究
时间:2025-02-17 12:11: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几十年来,由于高频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全球发病率迅速上升。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其患病率急剧上升,但大多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例具有惰性特征,10 年生存率高达 98% 至 100%。为防止过度治疗,美国甲状腺协会管理指南建议对低风险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例进行主动监测。
然而,对于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距离气管 2 毫米以内)的主动监测方案的实施存在争议,因为存在肿瘤进展以及出现明显的甲状腺外侵犯(ETE)累及喉返神经、气管等的潜在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已检测出相当比例的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在伊藤(Ito)等人进行的一项涵盖 1143 例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例的研究中,通过影像学观察发现,其中显著的 38.2% 的病例位于气管旁区域。因此,确定针对这种常见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亚组的最佳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目前被认为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主要治疗选择,但由于可能需要终身激素替代治疗以及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热消融(TA)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技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对甲状腺功能无不良影响的优点。先前的一些研究也揭示了热消融(TA)对于位于甲状腺被膜附近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可行性。对于这些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例,热消融(TA)可能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替代治疗方法。然而,对于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采用热消融(TA)治疗,仍存在对甲状腺外侵犯(ETE)和消融不完全、治疗后淋巴结转移(LNM)以及安全性问题的担忧。此外,关于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例中热消融(TA)与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的比较证据有限。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比较了单灶性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在接受热消融(TA)与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后的临床预后。
本项研究纳入了2014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受热消融(TA)(210 例患者)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236 例患者)的436例单灶性、临床N0期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来减少两组之间的混杂因素。比较疾病进展情况、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发症以及治疗相关变量。使用校正后的 Cox 回归模型来评估治疗对疾病进展的影响。
匹配后,热消融(TA)组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组的疾病进展发生率相当(3.3% 对比 2.2%,p = 0.79),5年无进展生存率也相当(97.0% 对比 97.4%,p = 0.75)。校正后的 Cox 回归模型显示热消融(TA)与疾病进展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与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相比,热消融(TA)的住院时间更短(0 天对比 6.0 天)、估计失血量更少(0 毫升对比 15.0 毫升)、切口长度更短(0.3 厘米对比 6.0 厘米)且费用更低(1748.3 美元对比 2898.0 美元)(所有 p < 0.001)。热消融(TA)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1%,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3.3%(p = 0.28),永久性并发症仅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组中观察到。
图 Kaplan-Meier曲线在匹配队列中热消融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之间的无进展生存
本项研究表明,对于单灶性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热消融(TA)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的中期疾病进展发生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似。对于符合条件的气管旁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热消融(TA)是一种有前景的替代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的治疗方法。
原文出处:
Haoyu Jing,Zixin Wang,Lin Yan,et al.Multicenter study of thermal ablation versus partial thyroidectomy for paratracheal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DOI:10.1007/s00330-024-1132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