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文丹教授:角膜交联手术,从标准操作到个性化治疗 | 2025年中国“海上之光”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学术会议

时间:2025-01-14 12:15: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25年眼科界第一场大型的学术盛会“中国“海上之光”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围绕近视发生机制、防控策略、屈光手术新进展、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呈现了一场多领域、高层次的精彩学术盛宴。

角膜交联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阻止圆锥角膜等角膜扩张性疾病的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为了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化风险,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并重视每一个细节。在本次会议上,梅斯医学特邀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文丹教授详细介绍了角膜交联手术的核心步骤及其优化策略。

梅斯医学:目前国际公认的角膜交联手术标准操作流程包括哪些关键步骤?在手术过程中,如何通过改进光敏剂使用、紫外线剂量和照射时间来优化疗效和安全性?

文丹教授:角膜交联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早期至中期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其通过增强角膜胶原纤维间的化学键合,使原本柔软且逐渐变薄的角膜变得更为坚固,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发展。手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核黄素作为光敏剂,在紫外线A(UVA)照射下引发交联反应。角膜交联术标准操作流程的关键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准备阶段: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角膜交联术,确保角膜厚度足够(通常至少400微米),并排除任何可能增加手术风险的因素。

去上皮或跨上皮处理:传统的德累斯顿方案采用去上皮法,即先去除角膜上皮层以便核黄素更好地渗透;而现代改良技术则允许跨上皮操作,通过优化药物配方或其他手段实现相同效果。

核黄素滴眼液给药:按照特定的时间间隔(如每5分钟一次)滴入0.1%浓度的核黄素溶液,确保其充分渗透到角膜基质中。

UVA照射:使用特定波长(370nm左右)的UVA光源,以预定的能量密度(例如5.4J/cm²或7.2J/cm²)照射角膜,持续时间为30分钟或更短(快速交联)。

术后护理:手术后立即佩戴软性绷带接触镜以促进角膜愈合并减少感染风险,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安排密切随访观察恢复情况。
优化疗效与安全性的策略。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光敏剂使用、紫外线剂量和照射时间来优化疗效和安全性。具体而言,在光敏剂改进方面,研发更高渗透性和稳定性的核黄素制剂,以及探索其他类型的光敏剂,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副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在保持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辐照强度(如从3mW/cm²增至9mW/cm²),可缩短照射时间而不影响最终效果。同时,尝试不同的总能量水平(如7.2J/cm² vs. 5.4J/cm²),也在研究中以寻找最佳平衡点。此外,在优化照射时间方面,我们可开发快速交联技术,使得整个过程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减少患者不适感及潜在并发症的风险。

梅斯医学:针对不同患者的角膜厚度、疾病进展阶段和其他个体特征,角膜交联手术中如何实现个体化的参数调整?这些调整对术后视觉质量和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有何影响?

文丹教授: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角膜交联手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个性化调整,例如不同角膜厚度,疾病进展阶段及伴随症状等。对于较厚的角膜(>400微米),通常选择去上皮法以确保足够的药物渗透和更强的交联效应;而对于较薄的角膜,则倾向于采用跨上皮法,避免进一步损伤角膜组织。对于早期或隐匿型圆锥角膜患者可能更适合跨上皮法,由于患者病情相对轻微,不需要过于激进的治疗方法。相反,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去上皮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此外,如果患者存在高度散光等问题,可以在个性化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联合角膜消融术与交联术,既控制圆锥角膜发展又改善散光状况,从而提升术后视觉质量。这些个性化的调整有助于维持甚至改善角膜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梅斯医学:在角膜交联手术中,如何预防术中并发症?对于术后可能出现的角膜水肿、炎症或感染,是否有推荐的管理策略或用药方案?

文丹教授:为了预防术中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必须严格遵守适应症把握、无菌操作、术前准备标准。严格按照专家共识筛选合适的患者,确保没有活动性感染或其他禁忌症,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此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严格的无菌环境,减少感染风险。

对于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留意角膜水肿、炎症反应、感染。具体而言,角膜水肿通常为暂时现象,随着角膜上皮愈合会自行缓解。若出现严重水肿,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另外,术后早期可能会有轻度炎症,常规使用抗炎药物(如类固醇眼药水)即可有效控制。在感染预防方面,术后即刻佩戴软性绷带接触镜保护角膜,同时继续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直至医生指示停止。定期复查以监测恢复进程,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综上,通过严谨的术前评估、精确的手术执行以及周密的术后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角膜交联术的风险,确保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未来还将不断完善相关指南,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上一篇: 专访刘苏冰教授:精准4.0-VISULY...

下一篇: 【麻海新知】成人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术前评估...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