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晋秀明教授:重视干眼治疗中的药物安全性 | 2025年中国“海上之光”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学术会议
时间:2025-01-15 12:14: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期,2025年中国“海上之光”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学术会议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眼科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近视发生机制、防控策略、屈光手术新进展、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干眼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短期应用药物缓解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干眼患者需要长期维持用药,因此药物安全性始终是重中之重。在本次会议上,梅斯医学特邀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晋秀明教授详细介绍了干眼治疗中的药物安全性。
梅斯医学:在干眼症治疗中,不同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有哪些关键指标?是否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平衡药效和安全性?
晋秀明教授:在干眼症治疗中,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关键。为了全面评估药物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多个关键评估指标,包括药物的耐受性,配方安全性,眼表毒性测试,渗透性和系统性等。药物的耐受性是考察使用药物后是否有眼部刺激,过敏反应以及角膜损伤等。同时,要考虑溶剂与辅料的影响,特别是防腐剂(如苯扎氯铵)和其他添加成分,这些物质可能会对眼表产生负面影响。另外,还需要进行眼表毒性测试,既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评估药物对眼部细胞的毒性,体内实验则监测随着用药频率增加,药物是否会对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部分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进而影响到角膜基质或眼内结构,因此也需要考虑其全身效应。
虽然,目前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业内普遍接受的眼表毒性作为主要评估指标。理想情况下,干眼症药物应当既能有效缓解症状,又不对眼表组织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类似于皮肤保湿产品只提供所需功能而不引起过敏反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药物开发者需关注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载体的安全性设计。
梅斯医学: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干眼症患者,药物成分对眼表组织的潜在影响如何?在药物设计中如何减少这些成分对眼部健康的损害?
晋秀明教授:对于慢性干眼症患者而言,药物成分的长期累积效应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一些药物短期内使用无明显副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眼表问题,例如角膜上皮损伤、顽固性结膜充血甚至溃疡等。为了减少药物成分对眼部健康的损害,我们需要进行累积效应管理。当每日用药次数超过6次时,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产品。即使是无防腐剂的药物,也应警惕其潜在的眼表毒性。根据药物特性和患者需求,设定合理的治疗周期,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同一种药物。另外,在药物开发时,尽量采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其他形式的给药方式,如凝胶或缓释装置,以降低局部刺激风险。如果必须使用防腐剂,则选择毒性较低的类型,并严格控制用量,确保最小化对眼表的影响。同时,基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如病情严重程度、对特定成分的敏感性),制定个性化的用药计划,确保有效又安全。
梅斯医学:随着新型干眼治疗药物的出现,这些创新疗法如何在临床应用中确保安全性?在现有研究中,有哪些具体数据或案例支持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晋秀明教授:新型干眼治疗药物的研发旨在提高疗效并增强安全性。所有新药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III期临床试验,证明其在特定治疗周期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然而,临床试验的时间跨度有限,无法完全揭示长期使用的潜在风险。因此,通过真实世界的使用情况收集更多数据,包括长期随访研究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来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特别注意药物剂量与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累积效应。
尽管大多数新型干眼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展示了良好的短期安全性,但对于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仍在密切观察中。临床上已有不少成功应用新型干眼治疗药物的例子,但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因此推广新型药物时仍需谨慎评估其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