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苑教授/张洪杰院士/雷朋朋副研究员《AHM》:氢气赋能青光眼治疗新策略
时间:2025-04-12 12:17:5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氢气,这一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分子,如今正被中国科研团队赋予全新医学使命。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最新一期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联合发布了一项新研究:以“氢气+一氧化氮”双气体协同治疗青光眼的纳米药物平台PdH-D-S,标志着氢气作为核心药物成分正式进军眼科疾病治疗。
研究团队首先合成了具备高效储氢能力和丰富孔道结构的介孔氢化钯(meso-PdH),随后通过表面修饰脂质材料 DSPE-mPEG 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加载硝普钠(SNP)作为一氧化氮(NO)供体,最终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体系。PdH-D-S 可穿透角膜屏障,靶向聚集于调节眼压(IOP)的关键组织——小梁网和Schlemm管。在 808 nm 激光照射下,该系统能够精准响应光热刺激,实现H₂与NO的同步受控释放。进入细胞后,H₂可选择性清除高活性的氧化自由基,如羟自由基(·OH)和过氧亚硝酸盐(ONOO⁻),从而有效缓解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另外,H₂可通过激活Nrf2通路,促进抗氧化酶如HO-1、SOD和GPx的表达,增强细胞的内源性抗氧化防御能力。此外,H₂还能维持线粒体功能稳定,防止ROS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丧失和细胞凋亡级联反应的发生。它还可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减轻组织损伤。通过这些机制,H₂在青光眼等疾病中展现出显著的细胞保护和组织修复作用,特别适用于抵御小梁网和Schlemm管等房水引流结构的氧化损伤,从而为降低眼压、保护视功能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与目前主流降眼压药物多以抑制房水生成或促进排出为主不同,PdH-D-S通过抗氧化+血管舒张+细胞松弛的多重机制发挥作用,实现复合干预。特别是氢气的引入,不仅带来了更强的生物安全性和组织相容性,也为今后更多以“气体为药”的眼科疗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本项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雷苑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洪杰院士、雷朋朋副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充分展现了化学、医学与药学等多个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刘佳敏、梁塬和田毅,三位青年学者在研究设计与实验推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上海汇康氢医学研究中心在课题启动阶段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