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北京大学张泽民领衔揭示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免疫微环境异质性!
时间:2025-03-28 12:09: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抗PD-(L)1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但患者对同一方案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与免疫治疗反应相关,但异质性的潜在治疗结果仍未得到充分探索。
2025年3月26日,北京大学张泽民、朱琳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树庚、同济大学陈昶、佘云浪、广东省人民医院钟文昭、郑州大学张毅、重庆医科大学程斯进、深圳市人民医院邹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共同通讯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A single-cell atlas reveals immune heterogeneity in anti-PD-1-tre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单细胞图谱揭示了抗PD-1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异质性。
该研究应用单细胞RNA和TCR测序(scRNA/TCR-seq)分析了234例新辅助化学免疫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科肿瘤样本。分析揭示了具有不同主要病理反应(MPR)率的五种不同的时间亚型。MPR患者的FGFBP2+ NK/NK样T细胞、记忆B细胞或效应T细胞水平升高,而非MPR患者的CCR8+ Tregs水平较高。T细胞克隆扩增分析揭示了非MPR患者的异质性,以Tex相关细胞和CCR8+ Tregs的不同扩增为标志。前体衰竭T细胞(Texp细胞)与无复发生存期相关,确定了一个尽管缺乏MPR但复发风险降低的患者亚组。该研究剖析了对化学免疫疗法反应的时间异质性,为非小细胞肺癌管理提供了见解。
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肺鳞癌(LUSC)和肺腺癌(LUAD),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通常在晚期诊断,治愈的机会有限。根治性手术通常用于早期和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旨在获得治愈结果。然而,30%-55%的患者由于手术中无法识别的微转移而经历疾病复发。
新辅助疗法(手术前)免疫治疗结合化疗可通过消除这些微转移来改善手术结果。III期CheckMate 816和KEYNOTE-671试验报告称,接受新辅助抗PD-1治疗和化疗的患者中约有20%实现了肿瘤完全消退,从而延长了无病期。尽管这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最佳方法,但个体之间对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不同敏感性仍未得到充分了解。当务之急在于理解患者之间对新辅助免疫疗法反应的异质性。
机理模式图(图源自Cell)
过去十年的多项研究强调了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在免疫治疗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单细胞RNA和T细胞受体(TCR)测序(scRNA/TCR-seq)提供了详细的免疫细胞亚群分析,有助于精确评估时间异质性。最近的scRNA-seq研究已经开始确定与PD-1阻断反应相关的时间特征。然而,此类研究通常限于30名以下的患者,限制了在患者群体水平上探索与反应相关的时间异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收集了234名接受新辅助免疫疗法联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使用scRNA/TCR-seq分析治疗后肿瘤样本,揭示了免疫细胞亚型丰度和T细胞扩增与病理反应率和无复发生存率(RFS)相关的特征。该研究为接受新辅助抗PD-1阻断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层提供了见解。
参考信息: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