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瘙痒抓出血痕,竟是肝脏在“呼救”?中年女性当心这种“沉默的胆管杀手”!

时间:2025-03-06 12:10: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48岁的刘女士(化名)半年来全身皮肤瘙痒难忍,尤其是夜间,像无数蚂蚁在四肢爬行,抓得皮肤遍布血痕。她试遍各种止痒药膏、抗过敏药,甚至用盐水擦洗,却越治越糟。渐渐地,她的眼白发黄,小便浓如普洱茶,连拧瓶盖都使不上力气。  

就医检查时,肝功能指标亮起“红灯”:碱性磷酸酶(ALP)高达520 U/L(正常<120 U/L),γ-谷氨酰转肽酶(GGT)飙升到680 U/L,抗线粒体抗体(AMA-M2)强阳性。腹部超声提示肝脾肿大,胆管未见扩张。最终确诊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一种专门攻击肝内小胆管的自身免疫病。 

什么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自身免疫介导的小胆管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免疫紊乱有关。PBC的特点是血液中存在针对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DC-E2)亚单位硫辛酸结构域的抗线粒体抗体(AMA)。起病隐匿,极易被忽视,症状多表现为瘙痒和乏力。

PBC 呈全球性分布,可发生于所有种族和民族。最近的荟萃分析显示PBC年发病率为0.23/10万~5.31/10万,患病率为1.91/10万~40.2/10万,以北美和北欧国家最高。我国尚缺乏基于人群的PBC流行病学数据。最近一项荟萃分析估算出中国PBC的患病率为20.5/10万,在亚太地区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PBC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临床表现:PBC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乏力和皮肤瘙痒。随着胆汁淤积,可出现骨代谢异常、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及高脂血症。疾病进展后,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血清学检查

  • 自身抗体:AMA-M2是PBC的特异性抗体,但也可见于药物性肝损伤;抗sp100和抗gp210对PBC高度特异,可辅助诊断AMA阴性PBC。

  • 肝功能:ALP和GGT明显升高,ALT和AST轻至中度升高。疾病进展时,直接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ALP可作为PBC早期筛查指标。

  • 免疫指标:PBC患者B细胞活跃,IgM水平显著升高,C3、C4补体水平下降。

合并疾病:PBC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随病情加重,血清TSH升高,FT3、FT4下降,可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

影像学检查:PBC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主要用于排除胆道梗阻及肝脏占位性疾病。

诊断

符合下列三项标准中至少两项即可诊断PBC:

  1. 胆汁淤积生化学证据(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和y-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影像学检查排除肝外胆道梗阻;

  2. AMA阳性或其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如抗sp100和抗gp210阳性;

  3. 组织学表现为主要影响小叶间胆管的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症。

治疗

熊去氧胆酸(UDCA)是PBC的一线治疗药物,可改善肝功能并延缓病程进展,需长期服用,每3-6个月监测生化指标。对UDCA应答不佳者,可考虑二线药物,如奥贝胆酸、贝特类药物或布地奈德。奥贝胆酸可改善生化指标,布地奈德联合UDCA可改善界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学和生化指标。

疾病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肝性脑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15分时,应考虑肝移植。顽固性瘙痒也是移植指征。

建议每3-6个月监测肝生化指标,肝硬化及男性患者每6个月行肝脏超声及AFP筛查肝癌,肝硬化患者每1-3年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根据骨密度和胆汁淤积程度,每2-3年评估骨密度。所有患者每年筛查甲状腺功能。

PBC一级女性亲属(≥30岁)发病风险较高,建议筛查AMA和ALP,异常者进一步评估并决定是否治疗或长期随访。

参考资料:

1.赵素贤,李文聪,南月敏.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J].肝博士,2024,(03):32-33.

2.杨爽,高学松,段雪飞.难治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5,28(01):156-159.

3.陈佳良,王宪波.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进展[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5,48(01):21-26.

上一篇: STTT:突破实体瘤治疗困境,曹雪涛院士...

下一篇: 【愈见乙肝2024】长期核苷治疗获HBs...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