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孙宁玲教授: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共识解读 | 第26届南方心血管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东亚肺动脉高压大会

时间:2025-04-01 12:08:1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管理难度较高的疾病,患者常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但仍难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近年来,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难治性高血压的管理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在第26届南方心血管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东亚肺动脉高压大会期间,梅斯医学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为我们解读本次专家共识更新的关键点。

梅斯医学:在这次专家共识中,您认为对于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和管理有哪些关键更新?这些更新对临床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孙宁玲教授:在这次共识中,我们对2019年的旧版指南进行了全面更新,整合了过去十年间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确保我们的指导方针能够反映当前的最佳实践。此次更新着重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第一,我们提倡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不仅要依赖诊室血压测量,还要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测量,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是真正的难治性高血压。过去很多患者仅凭诊室血压就被诊断为难治性高血压,但实际上缺乏动态和家庭血压的佐证。

第二,指南特别强调了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问题。很多患者存在擅自停药、减药的情况,未能达到足够的治疗剂量。因此,这次指南明确推荐了更有助于控制血压的药物组合及强化治疗策略,帮助医生在临床中做出更优化的选择。

第三,生活方式干预也被放在了重要位置。研究发现,体重增加、盐分摄入过多以及情绪障碍等因素都与难治性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指南提出了针对体重管理、限盐饮食及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以期改善患者的长期血压控制。

梅斯医学:共识中是否强调了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孙宁玲教授:在本次共识中,我们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类,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策略,例如动脉硬化严重的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慢性肾病患者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等,这些患者的血压往往更难以管理。

针对这些特殊类型的患者,我们在指南中提出了个性化的治疗策略。通过深入分析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及其共病情况,旨在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血压控制效果。比如,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我们推荐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常规降压药物的补充。这些新型抗糖尿病药物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包括减少体重、降低血糖水平以及调节血脂。

梅斯医学:根据这份共识,您认为未来在难治性高血压的研究和临床管理方面,还有哪些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孙宁玲教授:当前,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未能得到充分识别,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识别手段。此外,我们应该更多地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从影像诊断到临床治疗的全流程管理。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患者血压的动态监测和个性化管理,从而提升整体的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次专家共识为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与管理提供了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指导,从诊断手段的完善、药物治疗的优化,到生活方式干预的强化,每一项更新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力求在改善血压控制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深入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难治性高血压的管理将迎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患者的预后也将得到持续改善。

上一篇: Nature Medicine:别让“贫...

下一篇: 【醉翁之艺】围术期器官保护之五:组蛋白H...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