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NT: 急性脑出血后"脑清洁系统"功能受损的影像学证据及其临床意义

时间:2025-03-29 12:10:3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最新研究表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sICH)会导致大脑"清洁系统"——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功能显著受损。这项发表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期刊的研究,首次通过先进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ALPS指数)量化了脑出血急性期类淋巴功能的改变。

sICH占所有卒中病例的15%,死亡率高达40%。尽管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患者预后仍不理想。尽管对预后因素、风险因素和神经组织对血肿积聚的反应的认识有所进步,但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利。目前,治疗方式主要为支持治疗,手术治疗仅用于出现明显占位效应、脑疝或脑积水的病例。此外,sICH 幸存者仍有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的风险,这是由血肿及其降解副产物的炎症和细胞毒性反应所致的。类淋巴系统作为大脑的"清洁系统",其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毒性物质清除受阻,加重神经损伤。然而,急性期类淋巴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这种认识使继发性脑损伤成为脑出血研究界治疗研究的前沿。血肿周围水肿是继发性损伤的标志,尤其显著,反映了凝血酶积聚、炎症介质流入和红细胞分解的综合作用。正在进行的研究致力于深化对脑出血病理生理学的理解,以找出可行的治疗靶点。

研究纳入55例sICH患者和97例健康对照,采用多模态MRI技术,包括弥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T2加权成像,定量评估类淋巴功能、血肿及水肿体积。预后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90天随访分为良好(mRS≤2)和不良(mRS>2)两组。

结果发现,急性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存在显著的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出血同侧DTI-ALPS指数(1.34±0.24)较健康对照组(1.46±0.22)显著降低(p=0.003),且该指标与血肿体积、水肿范围呈负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DTI-ALPS指数每提升0.1,患者90天良好预后的可能性增加68.6%(OR=1.686),提示类淋巴功能可能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关键因素。除证实出血同侧类淋巴功能受损外,研究还发现:1)功能损伤程度与出血部位相关,幕上出血患者表现更为明显;2)健侧类淋巴功能保持相对完整(1.48±0.21 vs 1.46±0.22,p=0.524);3)DTI-ALPS指数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独立于传统因素如年龄和出血量。

该研究首次在人体证实急性脑出血与类淋巴功能障碍的关联,为理解继发性神经损伤提供了新视角。DTI-ALPS指数可作为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未来可能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研究结果提示,针对类淋巴系统的保护性干预可能成为改善脑出血预后的新方向。

原始出处:

Cai J, Dong Y, Fang M, et al. Impaired Glymphatic Function in Acute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NS Neurosci Ther. 2025 Feb;31(2):e70252. doi: 10.1111/cns.70252.

上一篇: 一起学指南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和治疗

下一篇: CNSNT:中国研究提示经颅多普勒超声(...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