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北通途」轻捻指尖,灵巧过眼——极细穿通微导管TrueCross精准助力远段RCA-ISR PCI一例

时间:2025-03-14 12:08: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极细穿通微导管TrueCross

1 病例资料 

经右肱动脉穿刺,置入导丝(头臂干严重迂曲),X光引导下至冠状动脉造影示:

左主干斑块,狭窄70%;

前降支近段闭塞,血流TIMI 0级;

回旋支未见狭窄,血流TIMI 3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右冠脉近段斑块伴钙化,狭窄50%,右冠脉中远段次全闭塞,远段支架内闭塞,后降支斑块,狭窄90%,血流TIMI 3级。

锐缘支远段至后降支远段可见逆灌影,圆锥支至前降支远端可见逆灌影。

图片

图片

置入IL 3.5指引导管在X光引导下沿超滑导丝至RCA开口处,采用工作导丝送至右冠脉,尝试通过右冠脉闭塞病变至远端失败,予以2.0×15mm PTCA球囊辅助下仍未成功,故采用导引延伸导管增加支撑,并在1.9F工作微导管辅助下,先后采用NS、Gaia 2nd、Pilot 200导丝顺利通过右冠脉闭塞段至后降支远端。

图片

图片

图片

先后予以1.5×15mm球囊、2.0×15mm球囊预扩右冠脉远段及后降支病变处,造影提示狭窄较前减轻,在双腔微导管辅助下,先后采用Conquest Pro、Gaia 3rd导丝顺利通过后侧支ISR至后侧支远端,在交换导丝等辅助下,回撤双腔微导管。

图片

图片

更换1.9F工作微导管,无法顺利跟进导丝至后降支。

图片

图片

更换为极细穿通TrueCross微导管,顺利推送至后降支远端并扩张支架网眼。

图片

更换为Sion导丝置入2.0mm球囊于右冠脉开口行球囊拘禁保护,回撤微导管;先后予以1.5×15mm、2.0×15mm球囊预扩后侧支病变处,造影提示狭窄较前减轻。

图片

图片

于后降支至右冠脉远段采用2.0×30mm药物涂层球囊一枚,持续贴壁40s,造影提示残余狭窄小于20%,未见血肿及夹层,血流TIMI 3级;于后侧支至右冠脉远段采用2.5×20mm药物涂层球囊一枚,持续贴壁40s,造影提示残余狭窄小于20%,未见血肿及夹层,血流TIMI 3级,于后降支至右冠脉远段1.5×15mm球囊,于后侧支至右冠脉远段采用2.0×15mm球囊同时行球囊扩张成形吻合。

图片

图片

于右冠脉远段病变处先后串联植入2.75×29mm、3.0×24mm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各一枚。复查造影及行IVUS提示支架膨胀欠佳,予以2.5×15mm高压球囊充分后扩,复查造影提示支架膨胀、贴壁良好,血流TIMI 3级。

图片

图片

2 心得体会

1. 极细穿通微导管TrueCross灵活柔性长锥型头端具有极佳导丝跟踪性。

2. 该头端外径仅1.5F(工作微导管头端外径为1.7~1.8F),与导丝无缝配合轻松突破原支架网眼。

3. 该导管管身可单向连续扭转的穿通特性又赋予其传统平推工作微导管无法比拟的远端通过和支撑性。

4. 最终该病例在TrueCross的支持下得以精准开通RCA后三叉病变。

上一篇: Eur J Prev Cardiol:无...

下一篇: TAVR vs SAVR:瓣膜性能大揭秘...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