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至 跟着中医养出好气色
时间:2025-03-20 12:21:1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天地阴阳趋于平衡。中医认为,春分时节人体气血运行与自然界同步,正是调养阴阳、疏肝健脾的关键期。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此时人体气血外发,肝气升腾,易出现肝郁脾虚、过敏性疾病、旧病复发等问题。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从饮食调养、起居作息、运动养生、情志调摄等方面谈谈春分时节该如何养生。
饮食调养
以平为期,顺应春气
春分时节肝气旺盛,易克脾土,饮食需注重“健脾疏肝,寒热均衡”。多吃时令蔬菜如:
① 荠菜:平肝和胃,清热解毒,可做汤或凉拌。
② 香椿:醒脾开胃,富含维生素C,但需焯水去亚盐。
③ 春笋:通利肠道,搭配猪肉炖煮可防其寒性伤胃。
饮食还需注重少酸多甘,酸味虽能收敛肝气,但过量食用酸味食物可能会导致收敛过度引发肝郁,宜搭配甘味食物以柔肝缓急、补益脾胃。故推荐春分多食红枣、山药、蜂蜜等甘味食物,减少柠檬、山楂等酸味摄入。春分药膳推荐:
枸杞叶猪肝汤(枸杞叶100g+猪肝50g+生姜3片),可养血补肝,适合春季易眼干、疲劳者。
夜卧早起,防风护阳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春分后白天渐长,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6点起床,以顺应阳气升发。午间小憩可在午时(11-13点)闭目养神15分钟左右,不宜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同时适当“春捂”,春分温差大,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原则,重点护住腰腹、足部,避免寒从脚生。但春捂并非盲目多穿,这是因为春分后阳气外越,若穿衣过多导致汗出当风,反而容易感冒。建议采用“分层穿衣法”,方便随时增减衣物。
运动养生
舒展筋骨,升发阳气
春主生发,适度运动可助肝气条达、气血畅通,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耗伤阳气。可网上自行学习太极拳或八段锦加以练习,该功法动作柔和,适合中老年人锻炼以疏通经络。同时如要散步踏青建议每日6000步左右,选择阳光充足时段,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
需要注意的是清晨6-7点阳气初升,患有冠心病的人群应避免空腹晨练,建议在太阳升起后(9-10点)再进行运动。
情志调摄
疏肝解郁,心态平和
春季肝气易郁结,情绪波动大,养生重“戒怒”。以下是一些疏肝的小技巧:
① 晨起梳头:用木梳从前额向后梳100下,疏通头部经络,缓解焦虑。
② 闻香宁神:佩戴艾草香囊,或室内摆放薄荷、茉莉,芳香醒脾。
③ 穴位保健: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按揉3分钟,疏肝理气。
④ 情绪管理:多参与社区集体活动(如广场舞、书法班),与邻里交流;遇事可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平复心情。
艾灸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增强,情绪波动也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以及眩晕、失眠等症。另外,春分后雨水增多湿度大体弱者易生病,旧病者也容易复发。加之各种细菌、病毒繁殖较快,各种传染病也多发。所以,春分时节一定要重视养生保健。
艾灸养生在节气当天,或前后进行艾灸调理,其功效是平常调理效果的3-5倍,养生效果最佳!
春分养生,贵在“平衡”二字。我们可借助中医智慧,通过饮食调和、作息有序、运动有度、情志舒畅,来平稳度过季节交替期,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