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决通过!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时间:2021-03-31 21:00: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经过一代代民法学者接力奔跑,我们告别了“散装”的民法时代,迎来了崭新的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医药健康领域,为了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民法典开出了很多“药方”。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66%的医师曾亲身经历过医患冲突事件,超三成医生有被患者暴力对待的经历。民法典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干扰医疗秩序,妨害医务人员工作、生活, 侵害医务人员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还有近些年备受关注的暴力伤医问题,本来主要涉及刑法,但从实际情况看,涉及更广泛的则是每年超10万件的医疗纠纷,这些则要靠民法典来解决。出现医疗纠纷,患者往往难以举证,法律因此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医疗机构如果隐匿、拒绝提供,或者篡改、违法销毁病历资料,法律就推定其存在过错。反过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等,均属法定免责情形。
在医疗前沿科技方面,民法典亦立下了“总规矩”,参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拥有知情权,研究者必须告知受试者实验目的和用途,可能的风险,且事先经过主管机关批准和伦理委员会同意。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医学科研活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危害人体健康,不能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该如何形容民法典?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海霞,因为一个精彩的比喻上了热搜:民法典是人民的权利大厦。如果说这个“典”字是一栋楼,由很多“房间”组成,这些“房间”可以看成是各种现有的民事法律,民法典把它们整合在了一起。这个“典”字,方正、不杂乱。编纂民法典不是简单汇编打包,而是体系化整合、丰富、完善。
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对公众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格利益保护力度空前,涉及人体器官捐献、人体医学试验、人类基因编辑、性骚扰等众多方面。包括公共健康领域在内的个人隐私权,同样得到有力保护,非法泄露就诊信息,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虽然只是与医药健康相关的极小部分内容,但已足见民法典确认和保护权利的重要作用。更何况民法典包罗万象,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均由其调整。
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我们相信,作为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民法典时代的到来,会让普通的日常生活散发更多有序而健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