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8.7分的国产新片,最懂中国的居然是个香港老外。
时间:2019-11-10 16:13: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本文由电影铺子原创:movpuzi)
要说什么潮流可以一直火下去,当然是“吃”文化。
如今这股美食风花样众多、跨域广泛:从南到北,从早餐到夜宵,从街边摊到五星饭店......
一个个倒是让人过足了眼瘾,但这些市井烟火气的节目越多,反而却让审美更加疲劳,
而最近新出的一部口水与泪水齐飞的美食纪录片,却带来了些许新意——
《奶奶最懂得》
美食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中国的美食更是享誉世界的文化符号。
但真正的中华老字号,可不是“全聚德”“东来顺”这样名气极大的餐饮品牌,反而是那些极为平凡,扎根在每个人记忆中的美食家,奶奶。
而最懂中国奶奶的,却是个英国人——大米。
这个在香港长大、憨态可掬、普通话十级的英国厨子,赖在中国不走的原因就是为了学做中国的特色美食。
做过厨师真人秀、参加过厨师大赛,这一次又惦记上了我们中国的顶级厨师——奶奶,一路跋山涉水穿越山野,就为了找奶奶们拜师学艺。
01.
地点:浙江金华潘周家村;
拜师对象:陈奶奶;
菜肴:长寿面。
潘周家村世代做长寿面,能把两斤面粉拉成两百多米长的面条,这对于一个英国人来说简直是魔术般操作,大米心动不已即刻启程。
在穿过层层的面架和迷宫似的小巷后,大米终于找到目标任务,陈奶奶,但没想到刚见面就吃闭门羹。
此时的陈奶奶正在挂面,看见有个外国人来拜师,冷着脸说“我现在很忙,你把食材都买来再说吧”。
无奈的大米,为表诚心,只好听着奶奶的吩咐,骑着三轮车四处采购,
尝味道生吃油菜的大米,直接让菜农阿姨吓一大跳;
185的大个子扛袋面粉,还要人帮;
趁鸭群不注意,偷鸭蛋,临走对鸭子们悄悄道歉;
一番艰辛终于凑齐食材,陈奶奶看小伙子还挺诚心,就决定让大米好好长长见识。
大米也是看完才知道,为什么现在长寿面越来越没人做了:太麻烦!
面团可不是揉一揉就行了,还要反复地捶打,直到表面完全光滑,这样才能保证面条的韧性和口感。
打面只是胳膊累,那接下来就要开始眼睛酸。
打完面团,紧接着就要擀面、切面。
这切可不是切成条就可以,要保证每一条面的薄度和长度不能差太多,
一张面饼要均匀地分成几圈几圈,这里做的不仔细,后面的工作就更难做。
这边揉着眼睛撑到切面环节结束,到了最后一步挂面,没想到又开始手抖。
必须是用长筷子有规律的将面挂起来,而且为了保证面不粘,每隔几个小时就要查看,有粘连就要分散开,陈奶奶家每晚都要轮流看着面,一刻也不能耽误。
做了几十年的陈奶奶没觉得如何,但刚挂了十几根的大米就开始头晕眼花,手不停地抖。
烫棵小油菜、剁上肉酱,高汤做底,蛋卷铺层、最后加入细面,这就是潘周家村长寿面。
从准备食材,到制作面条,再到做出长寿面,历经十几个小时,
也只有这样极致繁琐的制作流程,才能创造出了最朴实无华却回味无穷的美食。
02.
地点:安徽溪口镇木梨硔村;
拜师对象:洪奶奶;
菜肴:特色臭鳜鱼。
木梨硔村是一个坐落在高山之上的村庄,置身云海之中仿若仙境,这样的环境让村庄的交通十分不便,但也养育了众多极具本地特色的美食,臭鳜鱼就是其中代表。
这次寻找美食的旅程,大米可谓是历尽艰辛。从客车到三轮摩托再步行了几公里,又爬了几百层台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好在这次的老师洪奶奶,比陈奶奶好说话,一听这个外国小伙想拜她为师,欣然接受。
之所以称为本地特色,就在于把鳜鱼做臭了,臭鳜鱼和臭豆腐一样,都是闻着臭吃起来香。
这就看腌制的手法,说起来十分简单,用干辣椒、八角、大蒜、姜和盐,均匀地涂抹在鳜鱼表面就可以了。
但其实所用材料都是村子里自家种的,全部纯天然,扒开食材就能闻到一股自然的香气。
这样的腌制方法,鳜鱼的外部会散发着发酵的臭味,但其内部的鱼肉却更加鲜美和滑腻,极具弹性。
正值饭点,大米早就迫不及待,由于刚腌制的鳜鱼要等一段时间,所以他们决定先烧一条腌制好的鱼。
哪知道一到做鱼,洪奶奶突然变了一个人,一向平易近人的洪奶奶,脸色酷的很。
鳜鱼裹着热油,与锅底一接触,就喷出十几厘米的火焰,吓得大米边躲边叫。
而洪奶奶手拿铲子面无表情,稳如泰山,与一旁的大米简直是两种风景。
洪奶奶极为熟练地操纵着锅铲,等到火没那么大了,淋入秘制甜酒提鲜,放入黄豆酱和收汁的淀粉,一时间香气混合蒸气扑面而来。
甜酒、黄豆酱等佐料全都是奶奶自己做的,不但健康环保,而且直接食用也味道鲜美。
关火、收汁,盛盘,一系列操作洪奶奶一气呵成,
和炒着吃的鳜鱼不同,这个鱼经过十几天的腌制,肉质相当紧实,弹性十足,撒上点点葱花,红、白、绿,色彩鲜明,让人食欲大增。
高山之上,背后是层叠云海,这一老一少搬着两个小板凳,并排坐在一起边聊着家常边吃着鳜鱼,场景美若人间仙境。
而每次在奶奶们那里学到了特色菜之后,大米也会现学现卖,利用当地的食材做出一道中西合璧的菜肴来回馈奶奶,并且每一道菜都是内含深意。
比如,潘周家村的陈奶奶年纪大了,大米引用长寿面的寓意再加上鸭丝高汤的营养成分,做出一份独特的鸭丝汤面。
再比如,做豆皮的张奶奶,与爷爷长达数十年不离不弃的爱情,让大米深为感动,于是做出了一份甜到心底的巧克力豆皮包。
还有教大米挖冬笋的汪奶奶,她从没出过远门,不知道西餐的意大利面是什么样的,大米就做一份中西合璧的特色意大利面让汪奶奶尝一尝。
再有就是做鱼的洪奶奶,她和女儿相依为命,生活困苦,大米感叹生活不公的同时也希望奶奶能开心一点,于是选择做了特色臭鳜鱼汤。
这部《奶奶最懂得》一共8集,8个城市,16位奶奶,单凭外国人走访中国奶奶拜师学艺的情节,却创下豆瓣8.7高分的可人成绩,可见制作之精良。
铺子虽然只挑选了其中的两位奶奶着重介绍,但也可以看出奶奶们的性格、做菜的习惯都有很大区别,
唯一相同的就是她们都代表着一段温情的故事。
《奶奶最懂得》看似是个美食纪录片,但最后落实的主旨,却是奶奶们的故事。
平凡的味道、伟大的感情,那是因奶奶而连接起来的,是三辈乃至四辈人的情感。
铺子在这部片里最喜欢的,就是寻访每个奶奶之后,都会有一个吃团圆饭的环节,
一桌人围坐在一起,就是那么简简单单地一起吃一顿饭,但是却足够让很多人泪目。
难怪网友们评价说:“没想到一个走胃的纪录片,最后走了心”。
奶奶是一个家庭味道的传承,很多人的口味如何,很大程度是由于小时候奶奶做菜的口味。
奶奶的菜,是我们记挂在心中的味道,即便身在远方,相隔万里却仍然时时给予我们温暖。
希望每个身为晚辈的人看完这篇文章,都可以回家吃到奶奶做的,那沉浸在记忆中的美食。
---------------------------------------------------------------------------------------
电影铺子原创,微信ID:movpuzi
微信搜索关注:电影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