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J:不要上夜班!中国学者发现,上夜班超过10年的女性房颤风险增加64%!
时间:2021-10-22 10:01: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说起夜班,想必在座打工人多有一种迷惑行为:下班却又没有完全下班。刨去“996”、“007”的加班大厂,医务工作者作为值夜的主力军,平均下来一周就要轮上一次极度劳累的夜班。且不说夜班工作会打破身体的昼夜节律,仅收班时心脏“突突”的感觉就足以令不少医护心有余悸。
根据第六次欧洲工作条件调查,高达 21% 的工作人员从事着轮班工作。被确定为常规白天之外的不规则工作时间表,通常分为日班、夜班、轮班和其他类型的轮班工作。
轮班,尤其是值夜班,与“心力交瘁”向来联系紧密。



另外,对女性群体进行特别关注发现,长期上夜班主要“摧残”女士。女性更容易受到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夜班超过10年的女士房颤风险增加64%,但男士不受明显影响。 勤于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更好地适应昼夜节律的改变,从而规避值夜带来的房颤风险。此项研究还发现,长期夜班的人如果每周运动量未达到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其房颤风险将会变得更高。而对于积极运动的人来说,上夜班带来的房颤风险要小一些。 综合以上调查,常年夜班会使得打工人,尤其是女性员工患心房颤动、冠心病的概率大幅度上升。那么除了“辞职”这种下下策之外,我们还能怎样规避这种风险呢? 笔者拙见,在不得不“轮班”的潮流之下,可以参考护士连续值白班或者连续值夜班的工作模式。这一模式提出的初衷是减轻长期倒班所导致的慢性身体消耗,缓解疲劳和焦虑状态。国内诸多研究表明,连续夜班排班可彻底将护士生物钟颠倒过来,并在短时期内适应白天睡眠、夜间工作的模式,同时护士在睡眠质量上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其次便是保持适当强度的运动。主流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步行、骑车、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有节律的舞蹈、中国传统的拳操等也是合适的运动方式。大家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最简单的方式是: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一般每周锻炼3~5 次就可以了。 如果是偶尔值夜班,可以尽量规律夜班后的补觉时间,让超负荷运作的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憩。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在膳食安排上应增加一些营养丰富的饭菜,吃些富有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类及豆制品、蔬菜等。一个好的身心状态,会大大削弱夜班期间生理紊乱带来的影响。 最后,祝愿每一位打工人面对夜班都能拥有一颗“健康而又强大”的心脏哟~ 参考文献 [1] Compensatory ion transport buffers daily protein rhythms to regulate osmotic balance and cellular physiology. Nat Commun. 2021 Oct 15;12(1):6035. DOI: 10.1038/s41467-021-25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