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孩全身‘渐冻’,一年内丧失行走、吞咽能力!病因竟是妈妈遗传的一个基因!

时间:2025-04-12 12:17: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四岁的男孩天天(化名)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四肢瘦弱无力,脊背因长时间缺乏支撑而轻微弯曲。她不会翻身,也无法独立坐起,呼吸时胸廓轻微起伏,如同风中飘摇的纸片。过去一年里,她逐渐失去了行走、站立甚至吞咽的能力,如今只能靠胃管进食、呼吸机辅助通气。宁宁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Ⅱ型,一种由于SMN1基因功能缺失导致的罕见神经肌肉遗传病。

遗传性神经-肌肉罕见病

脊髓性肌菱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主变为主,全身多系统受累的、高致死和高致残率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罕见病,发病率约为1/10000,携带率约为1/50,是2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遗传因素之一。

临床表现

SMA临床表现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起病年龄范围广泛,从胚胎期至成年期均可发病,症状轻重不一。

  • O型SMA起病于胚胎期,患儿多在出生后数日内死亡,临床资料稀少;

  • 1型SMA起病于婴儿期,为最严重类型,常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在无治疗情况下于两岁前死亡;

  • 2型SMA进展较缓,患儿可独坐但不能独走,寿命可达成年期;

  • 3型与4型SMA起病较晚,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近端肌无力,病情随年龄进展加重,部分3型患者最终失去行走能力。

除神经肌肉受累外,SMA患者还可能伴有心律失常、心肌纤维化、胃食管反流、脂肪肝等多系统受累表现,提示该病可能为全身性疾病。

诊断

SMA的确诊依赖于综合评估,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遗传学检测。在孕前、孕早期人群中进行SMA携带者筛查,并提供遗传咨询,有助于降低患病儿童出生率。新生儿筛查的推广也为SMA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提供了契机。

临床上,SMA疑似患者通常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近端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感觉障碍与病理征,智力正常。血生化检查中肌酸激酶(CK)常正常或轻度升高,电生理检查可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

确诊方面,基因检测是金标准。其中,MLPA技术可精确检测SMN1和SMN2拷贝数,是首选方法。针对复合杂合突变、微小变异或复杂重组的患者,可进一步采用巢式PCR、逆转录-克隆测序、三代测序等技术手段以完善诊断。NGS虽尚未成为SMA常规检测工具,但在鉴别诊断其他非5q-SMA神经肌肉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

SMA的治疗主要包括SMN依赖性和非SMN依赖性两类策略。SMN依赖性治疗通过提升功能性SMN蛋白水平来减缓疾病进展,代表性疗法包括基因替代治疗(如Onasemnogene)、剪接修正治疗(如Nusinersen和Risdiplam)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启动子激活和基因编辑技术。

非SMN依赖性治疗则着眼于改善运动神经元环境和增强肌肉功能,常用药物包括神经保护剂、肌肉钙蛋白激活剂、肌生长抑制素抑制剂等。此外,干细胞治疗和其他新兴靶点也在探索中。

总体来看,SMA治疗正从单一手段向多元化和个体化发展,早期筛查与及时干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参考资料:

1.王宁宁,焦可馨,朱雯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最新诊疗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4,32(01):63-71.

2.黄文琛,瞿宇晋. 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研究进展. 国际儿科学杂志,2024,51(02):119-123. DOI:10.3760/cma.j.issn.1673-4408.2024.02.012

3.李文辉,李惠,王达辉,等. 我国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管理和诊治模式[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2,37(4):265-268. DOI: 10.19538/j.ek2022040606 .

上一篇: 2025年世界帕金森病日:人工智能如何助...

下一篇: Arthritis Rheumatol:...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