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J Urol:膀胱CT上显示的膀胱壁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提示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壁炎症更为严重

时间:2025-04-01 12:11: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是一种膀胱疾病,其特征症状包括膀胱疼痛、尿频和夜尿。尽管膀胱壁的慢性炎症已被证实为该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但其病因和治疗方法仍尚未明确。临床上,IC/BPS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膀胱镜检查特征各异,包括最大膀胱容量(MBC)、亨纳氏溃疡的存在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水扩张后的肾小球化分级。组织学检查显示,伴有亨纳氏溃疡的IC/BPS(HIC)患者存在致密的炎症组织、淋巴浆细胞浸润和尿路上皮剥脱;然而,在非溃疡性IC/BPS(NHIC)患者中,炎症并不特异或显著。近期指南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案,但尚无证据表明这些方案具有长期持久性。对于特定IC/BPS亚型患者的适当治疗选择,目前尚无共识。

IC/BPS分为HIC和NHIC。膀胱壁出现红斑状斑块,伴有局部瘢痕和放射状血管,是HIC的标志。麻醉下膀胱镜水扩张后,HIC中也可观察到弥漫性肾小球化。无麻醉膀胱镜检查通常可见亨纳氏溃疡,电灼或经尿道消融被推荐为HIC的一线治疗。然而,NHIC患者的MBC和肾小球化分级存在差异,包括MBC大或小,肾小球化分级高或低。在NHIC且MBC较小的患者中,尿液炎症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显著升高,但在肾小球化分级高或低的患者之间,这些标志物无差异。

IC/BPS的诊断通常基于膀胱镜检查结果。很少有研究调查IC/BPS患者的膀胱形态。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疼痛严重程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此外还发现,HIC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和膀胱收缩,这可能导致泌尿科医生选择部分膀胱切除术以早期缓解症状。然而,对于NHIC患者的膀胱壁形态以及膀胱壁厚度(BWT)与IC/BPS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甚少。

近日,来自中国台湾慈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并比较了不同BWT的IC/BPS患者的膀胱状况、尿液生物标志物和组织病理学表现。

 

 

研究中,共182例经膀胱镜检查确诊为IC/BPS的患者在干预前接受了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根据CT上的BWT,研究人员将其分为光滑、局灶性增厚和弥漫性增厚三类。研究人员比较了三个亚组之间的临床症状、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膀胱镜特征、亨纳氏病变的存在情况、尿液生物标志物和膀胱组织病理学表现。

结果显示,在患者中,85例为光滑BWT,64例为局灶性增厚,33例为弥漫性增厚。存在一种显著趋势,即局灶性和弥漫性BWT的患者年龄显著更大,症状评分更高,膀胱容量更小,膀胱黏膜下出血程度更重,且亨纳氏IC的发生率也更高。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弥漫性BWT的患者尿路上皮细胞脱落和浆细胞浸润程度最严重,其次为局灶性增厚的患者。弥漫性BWT的患者炎症细胞浸润、神经束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的发生率更高。不同BWT的IC/BPS患者的尿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30名对照组受试者和117名IC患者(按膀胱壁不同厚度分组)的尿生物标志物水平

这些结果表明,CT扫描中的BWT可以反映IC/BPS患者膀胱壁的慢性炎症,这对于IC亚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原始出处:

Yu WR, Jiang YH, Jhang JF, Kuo HC. Focal or diffuse bladder wall thickness on bladder computed tomography indicates more severe bladder wall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World J Urol. 2025 Feb 4;43(1):100. doi: 10.1007/s00345-025-05451-5. PMID: 39903306.

上一篇: 肉毒毒素对血管直径大小的影响

下一篇: 变异等位基因频率与AML治疗结局的预后相...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