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聂广军Matter:新型纳米粒治疗炎症性肠病

时间:2025-03-31 12:09: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结肠和小肠慢性反复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尤其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IB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群等多种因素。其中,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微生态失调以及黏膜免疫反应失调是IBD的关键病理生理特征。尽管目前已有多种生物治疗手段用于改善IBD患者的症状,但长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开发一种针对IBD发病机制的新型治疗策略,以更有效地恢复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抑制炎症反应,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中国科学院大学赵瑞芳、聂广军等人开发了一种钨包裹锌的纳米粒子(W@ZnNPs),通过单步法制备。这种纳米粒子具有高胃稳定性、最小副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和杯状细胞(GCs)的功能来增强黏膜屏障,从而减轻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引起的炎症。研究中使用了两种IBD小鼠模型: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模型和TNBS/TPEN诱导的结肠炎模型,来评估W@ZnNPs的治疗效果。相关内容以“Oral nanoparticle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Paneth cell regulation and mucus layer remodeling”为题发表在《Matter》上。

图片

【主要内容】

图片

图1 W@ZnNPs的合成与治疗机制示意图

图中展示了钨包裹锌纳米粒子(W@ZnNPs)的合成条件和过程,以及其在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作用机制。W@ZnNPs在胃酸中具有稳定性,并在炎症结肠部位解体,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和杯状细胞功能,结合重塑肠道微生物群稳态,显著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发挥治疗IBD的效果。

图片

图2 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图中展示了口服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W@ZnNPs能够显著减轻小鼠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DAI)增加、结肠缩短等结肠炎症状,并降低血浆中炎症标志物(如AST、ALT、BUN和CREA)的水平。此外,W@ZnNPs还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评分,恢复了结肠上皮的完整性和微绒毛长度,表明其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图片

图3 W@ZnNPs对TNBS/TPEN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比较

图中比较了W@ZnNPs与其他IBD治疗方法(如5-ASA、WO3NPs、ZnONPs和Zn+W NPs)在TNBS/TPEN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W@ZnNPs在减轻体重下降、结肠缩短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表明W@ZnNPs在治疗TNBS/TPEN诱导的结肠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图片

图4 W@ZnNPs通过恢复杯状细胞功能减少微生物易位

图中展示了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杯状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W@ZnNPs显著增加了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并通过增加Muc2蛋白的表达和mRNA水平来恢复黏液层。此外,W@ZnNPs还显著减少了肠道微生物在炎症结肠上皮细胞中的黏附和侵入,表明其通过调节杯状细胞功能来减少微生物易位,从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

图片

图5 W@ZnNPs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功能保护肠道上皮屏障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和基因表达分析,展示了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Paneth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W@ZnNPs显著增加了Paneth细胞颗粒的数量,并上调了Paneth细胞标记物(如Lyz、Defa6和Reg3g)的mRNA水平。这些结果表明,W@ZnNPs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功能来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减少炎症反应。

图片

图6 W@ZnNPs通过调节锌稳态发挥抗炎作用

图中展示了W@ZnNPs对DSS和TNBS/TPEN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W@ZnNPs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表明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此外,W@ZnNPs还显著增加了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并调节了细胞内锌稳态,从而进一步减轻了结肠炎症状。

图片

图7 W@ZnNPs重塑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以缓解结肠炎

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展示了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结果显示,W@ZnNPs显著增加了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并改变了特定菌群的相对丰度。特别是,W@ZnNPs增加了有益菌(如Akkermansiaceae、Lachnospiraceae和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减少了有害菌(如Enterobacteriaceae和Erysipelotrichaceae)的相对丰度,从而重塑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有助于缓解结肠炎症状。

【全文总结】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口服纳米粒子疗法——钨包裹锌纳米粒子(W@ZnNPs),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研究通过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和TNBS/TPEN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验证了W@ZnNPs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W@ZnNPs具有高胃稳定性、最小副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功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减轻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引起的炎症。此外,W@ZnNPs还通过调节金属硫蛋白(MT)介导的细胞内锌稳态,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并重塑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与传统IBD药物美沙拉嗪和其他纳米佐剂相比,W@ZnNPs在减轻结肠炎症状、降低肠道通透性和调节肠道微生态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些发现为IBD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即通过纳米技术实现锌和钨的精准递送,以恢复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改善IBD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副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matter/abstract/S2590-2385(25)00127-4

上一篇: 消化性溃疡出血对肝硬化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

下一篇: J Hepatol:南京医科大学王学浩/...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