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ical Medicine: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脑皮层局部功能连接的梯度变化

时间:2025-03-24 12:09: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常见且致残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持续的悲伤、绝望和快感缺失等症状。抑郁症通常在青春期首次发作,早期发病是抑郁症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并且与成年后的生活质量下降密切相关。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但关于抑郁症患者大脑局部功能连接的变化仍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发现。局部功能连接是指大脑中相邻体素之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信号的时间同步性,它能够反映大脑在静息状态下的功能整合情况。然而,许多研究使用固定的邻域大小来评估局部连接,这可能无法捕捉到局部连接的空间梯度变化。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等距平均相关(IDAC),来研究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抑郁症患者的局部功能连接变化。

研究纳入了147名未接受药物治疗的MDD患者和94名健康对照者,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静息态fMRI扫描。IDAC方法通过计算每个体素与不同距离(5-10毫米、15-20毫米和25-30毫米)内所有相邻体素的时间相关性,生成了全脑的局部功能连接图。研究还评估了局部连接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情绪调节策略(如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MDD患者在所有空间距离上都表现出双侧后海马、压后皮层、背侧岛叶、梭状回和辅助运动区的局部功能连接增强。特别是在短距离和中距离(5-10毫米和15-20毫米)上,岛叶中部的局部连接与表达抑制的使用显著相关,且这种关联独立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此外,MDD患者的后海马和压后皮层的局部连接增强,这些区域在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中已被广泛研究,涉及情感记忆和信息处理。背侧岛叶的局部连接增强可能与抑郁症患者的内部感知处理异常有关,而表达抑制的使用可能通过自上而下的控制机制影响岛叶的功能连接。

图1:健康对照组在三个距离(5-10毫米、15-20毫米和25-30毫米)上的IDAC脑图

与假设相反,研究未发现MDD患者眶额皮层的局部连接减少。这可能与参与者的年龄有关,因为眶额皮层的功能连接在青春期到成年期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少,而本研究的参与者相对年轻,可能尚未表现出这一变化。未来的纵向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局部连接变化是否与疾病的慢性化有关。

总的来说,本研究通过IDAC方法揭示了MDD患者多个脑区的局部功能连接增强,特别是后海马、压后皮层和岛叶等区域。这些发现为理解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提示局部功能连接可能作为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局部连接变化是否随疾病进展而变化,以及它们是否可以作为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

原始出处:

Jamieson, A. J., Davey, C. G., Pujol, J., Blanco-Hinojo, L., & Harrison, B. J. (2025). Graded changes in loc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cerebral cortex in young people with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Medicine, 55, e88, 1–10. https://doi.org/10.1017/S0033291725000510

上一篇: Nature:熬夜的“账本”藏在哪儿?研...

下一篇: 问诊分析:微小淡磨玻璃结节,医生说等待会...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