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1年随访: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成功治疗嵴下型室缺病例分享
时间:2025-03-22 12:08: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 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14岁。
杂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
超声描述:
嵴下部室间隔可见回声连续中断,缺损直径4mm,收缩期可见自左室流向右室的穿隔分流信号,峰值速度:4.8m/s,跨隔压差:94mmHg,主动脉瓣回声正常,舒张期瓣口见轻度反流信号,二三尖瓣回声活动正常。
超声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嵴下型,左向右分流),主动脉瓣轻度反流。
2 临床策略
手术策略
(分型)嵴下型室间隔缺损。本例缺损位置较高,属于高位长管型室缺。基于术中造影及超声观察,综合考量选择ABFDQ-Ⅱ 08进行封堵。
3 手术过程
术前造影
左心室造影提示缺损位于右无冠窦交界区,缺损大小约2mm。
升主动脉造影清晰显示室缺分流。
术中造影复测
长管型缺损,管道长度约7mm,直径约1.6mm;缺损入口约3.5mm,出口约2mm。
建立动静脉轨道
输送鞘到达缺损部位
输送鞘压入左心室。
展开封堵器左右盘面
展开左盘面,系统整体回撤,使左盘面紧贴室间隔,再依次展开右盘面(术中超声影像未存档,实际手术中超声下确认双盘骑跨于室间隔两侧、形态良好)。
释放前造影评估
左心室造影未见残余分流。
升主动脉造影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轻微反流(较术前减轻)。
超声观察封堵器形态
封堵器锁定后,短轴切面下呈工字型,封堵完全,形态良好。
封堵器释放
逆时针解脱钢缆释放封堵器。
4 术后评估
术后当月超声
术后第二天超声描述:
① 室间隔可见封堵器强回声,室水平未见分流。房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② 左房、左室不大。右房、右室不大。
③ 二、三尖瓣回声正常。
④ 升主动脉不宽,主动脉瓣回声活动正常,舒张期瓣口见轻微反流信号。肺动脉未见异常。
⑤ 室间隔、左室壁不厚,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⑥ 心包腔未见积液。
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室水平未见分流。
术后一个月超声
术后一个月超声描述:
① 室间隔可见封堵器强回声,室水平未见分流。房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② 左房、左室不大。右房、右室不大。
③ 二、三尖瓣回声正常。
④ 升主动脉不宽,主动脉瓣回声活动正常,舒张期瓣口见轻微反流信号。肺动脉未见异常。
⑤ 室间隔、左室壁不厚,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⑥ 心包腔未见积液。
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室水平未见分流。
术后三个月超声
术后三个月超声描述:
① 室间隔可见封堵器强回声,室水平未见分流。房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② 左房、左室不大。右房、右室不大。
③ 二、三尖瓣回声正常。
④ 升主动脉不宽,主动脉瓣回声活动正常,舒张期瓣口见轻微反流信号。肺动脉未见异常。
⑤ 室间隔、左室壁不厚,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⑥ 心包腔未见积液。
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室水平未见分流。
术后半年超声
术后半年超声描述:
① 室间隔回声增强,室水平未见分流。房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② 左房、左室不大。右房、右室不大。
③ 二、三尖瓣回声正常。
④ 升主动脉不宽,主动脉瓣回声活动正常,舒张期瓣口见轻微反流信号。肺动脉未见异常。
⑤ 室间隔、左室壁不厚,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⑥ 心包腔未见积液。
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室水平未见分流。
术后一年超声
术后一年超声描述:
① 室间隔局部增厚(原室缺位置),回声稍强,室水平未见分流信号。房间隔回声连续完整。
② 各房室腔不大。
③ 二、三尖瓣回声正常。
④ 升主动脉不宽,主动脉瓣回声活动正常。舒张期瓣膜中央对合缘可见轻度反流信号。肺动脉未见异常。
⑤ 室间隔、左室壁不厚,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⑥ 心包腔未见积液。
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室水平未见分流。
术后一年心电图
5 病例小结
1. 本病例中,患儿的室间隔缺损位置较为特殊,缺损位置较高,靠近主动脉瓣且距离不足2mm,术前超声提示存在轻度主动脉瓣反流。若采用传统金属封堵器进行封堵,术后可能存在磨损瓣膜、影响主动脉血流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患儿的近远期预后。
2. 在患儿家属强烈要求下,术者综合考虑后选择使用ABFDQ-Ⅱ 8规格的全降解封堵器进行封堵。全降解封堵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植入后能够自适应复杂的结构形态和组织运动,既不易影响周围组织或瓣膜功能,又可保证封堵稳定。术后超声显示,室间隔封堵器位置正常,没有对患儿主动脉瓣及主动脉血流造成影响,且主动脉瓣反流较术前减轻,未见明显残余分流或血栓形成,心包腔内未见明显异常,手术效果理想,封堵成功。
3. 术后一年随访,超声下可见室间隔局部增厚,室水平未见分流信号,封堵效果良好。本例应用全降解封堵器治疗靠近主动脉瓣的室间隔缺损,其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全降解封堵器在治疗此类复杂解剖结构类型室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未来持续规范的长期随访,我们有望为全降解封堵器的临床应用积累更多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