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ffect Disord: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特征分析

时间:2025-03-10 12:09:3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抑郁症(MDD)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标志物(如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与MDD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双向关联。尽管成年MDD患者的炎症标志物研究已较为深入,但青少年群体的相关证据仍十分有限。青少年期是抑郁症首次发作的高峰阶段,且药物干预可能影响炎症指标的检测结果。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探讨未接受药物治疗的青少年MDD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特征,重点关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MDD的关联,以揭示早期炎症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

本研究基于PRISMA框架进行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检索PubMed/MEDLINE、PsychINFO、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23年11月前的文献,纳入标准为:(1)研究对象为10–18岁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的青少年MDD患者;(2)MDD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如SCID)诊断;(3)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如IL-1β、IL-4、IL-6等)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依赖问卷诊断或数据不全的研究。共筛选出12项研究纳入系统综述,7项符合分析条件(样本量≥2篇/细胞因子)。采用R语言“meta”包计算效应量(Hedge's g),随机效应模型评估异质性(Q统计量、I²值),并通过JBI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平均得分6.58)。由于部分数据缺失,研究者联系作者补充信息,最终纳入5种细胞因子的分析。

研究结果

1. 系统综述结果:纳入的12项研究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及大洋洲,样本量33–180人。MDD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相近(均值约15.65岁 vs. 15.78岁),检测的细胞因子包括IL-1α、IL-1β、IL-2至IL-17、IFN-γ及TNF-α。单篇研究发现,MDD患者IL-1β、IL-4、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但结果存在较大异质性。例如,Qiu等(2023)发现IL-6水平升高(p<0.05),而Tonhajzerova等(2022)未观察到IL-6差异。

2. 荟萃分析结果:

·​TNF-α:3项研究(n=222)显示MDD组水平显著升高(Hedge's g=0.51,95%CI 0.24–0.79,p<0.01),异质性极低(I²=0%,Q=0.6)。

·​其他细胞因子:IL-1β(4项,n=304,g=0.26,p=0.16)、IL-4(2项,n=230,g=0.25,p=0.06)、IL-6(5项,n=333,g=0.26,p=0.16)等均无显著差异。

·​亚组分析受限:因样本量不足,未能按性别、疾病亚型或抗炎因子(如IL-10)分层分析。

3. 质量与局限性:多数研究采用ELISA或生物芯片法检测细胞因子,但样本储存时间、空腹状态等实验设计差异可能影响结果稳定性。此外,仅7项研究纳入元分析,且部分作者未响应数据请求,导致部分细胞因子(如IL-8)证据不足。

未接受药物治疗的青少年MDD患者外周血中所有细胞因子的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揭示了未接受药物治疗的青少年MDD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症可能参与早期抑郁症病理机制。尽管其他细胞因子(如IL-6)在个别研究中呈升高趋势,但整体证据不足。未来需扩大样本量,结合纵向研究明确炎症与抑郁症的因果关系,并探索性别、基因多态性等调节因素。本结果为青少年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开发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方向。

原始出处:

Jadhav KK, Daouk J, Kurkinen K, Kraav SL, Eriksson P, Tolmunen T, Kanninen KM. Blood cytokine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drug-naïve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ffect Disord. 2025 Mar 1;372:48-55. doi: 10.1016/j.jad.2024.11.071. Epub 2024 Nov 25. PMID: 39603515.

上一篇: BMC Medicine:阿戈美拉汀在改...

下一篇: 过度医疗:这样的医生是神医还是巫医?太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