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分析:肺混合磨玻璃结节,随访2年报告说相仿就真的相仿吗?
时间:2024-12-19 12:01: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前言:查出肺结节,随访对比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病灶稳定就相对安全,倾向良性些,若病灶进展并出现更多恶性征象则危险些,需要必要时干预处理。但普通结友都是看报告,影像报告如果说相仿就容易觉得问题不大,就会放松警惕。但其实有时候是否真的相仿,有没有影像细节的区别却非常重要。许多问诊的结友总特别纠结于大小是7毫米还是8毫米,到底属于纯磨还是混磨,而事实上有的病灶很难一定归到纯磨或混合磨,大小或CT值的细微差别也不影响临床上整体的决策。而有的细节却又是要观察细致些、再细致些的!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男性, 77岁。
主诉:
查体发现右肺上叶结节2年。
现病史:
患者于2年前查体发现右肺上叶结节, 目前患者无发热,无胸痛胸闷,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胀, 于2024.11.05就诊于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1.右肺上叶后段不规则结节影,较前片(2022-11-17)大致相仿,建议进一步检查;2.左肺下叶少许慢性炎症;3.两肺小结节,随诊;主动脉、冠脉钙化;4.片示肝右叶钙化灶; 5.片示左侧胸壁皮肤局部稍突起,结合临床随诊 今为求进一步诊疗来诊。
希望获得的帮助:
希望主任帮忙看看良恶性到什么程度?需要手术还是随访?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来看2024年11月时的影像:
右上叶密度很淡的混合病灶,轮廓较清,但瘤肺边界欠清,边缘有毛刺征。
进入病灶的血管有末端增粗,灶内有实性成分,也有支气管扩张,边缘有毛刺,表面有分叶,部分区域瘤肺边界较为清楚。
实性成分较多,支气管扩张明显,整体轮廓较清,瘤肺边界稍显糊。
基本上是实性成分,伴边缘少许界限不清的磨玻璃成分,灶内支气管扩张。如果首次发现,需要考虑炎性可能性的。
大部分实性,收缩力不强,少许边界欠清的磨玻璃成分。
边缘较淡的磨玻璃成分,大部分实性密度,实性部分毛刺不明显,收缩力不强。
支气管似有截断,少许淡磨玻璃成分、实性成分为主、表面浅分叶。边缘不光滑、不平整。
病灶血管间隙不明显、磨玻璃部分过淡、灶内支气管扭曲、实性成分为主。
血管弯征可见,表面不平分叶,实性成分占比高。
形态不规则,大部分实性,灶边支气管扩张。
血管征,表面不平,灶内实性,浅分叶征,少许毛刺。
实性密度为主。
血管与之关系密切,灶内扩张支气管明显,表面不平不光滑。
磨玻璃部分淡,灶内支气管略显扭曲。
整体显得有毛刺,磨玻璃部分轮廓显得有些模糊。
实性伴磨玻璃,瘤肺边界欠清。
实性部分收缩力不强,磨玻璃部分较淡,轮廓稍显糊。
与血管挨得近,磨玻璃成分淡而糊。
右上叶另有次病灶也是实性密度,伴周围略显模糊。
我的初次回复:
由于开始提供的只是2024年的影像,只是报告说与2022年相仿,但是否真的相仿要自己对比才行。所以先给出的意见如下:我觉得像恶性,腺泡或乳头为主型伴少量贴壁成分可能。主要是报告说与2年前相仿,真相仿的话,则用中分化癌较难解释,所以要自己看看是否真的没有变化,还是有所变化的。后续等看了22年的影像再补充或修正意见。
后续提供了2022年的影像资料:
混合密度,实性成分靠中间,磨玻璃成分有毛刺,整体轮廓较为清楚。
实性成分明显,灶内支气管扩张。
磨玻璃成分较淡,实性成分不是太致密,边缘有毛刺征。
磨玻璃部分密度较淡,实性部分边缘有小棘突。
实性成分明显,磨玻璃成分较淡,灶内细支气管扩张,边缘毛刺。
病灶实性成分明显但收缩力不强,磨玻璃部分密度较低,轮廓较清,具体瘤肺边界稍显不清。
有血管征,有毛刺样子,有少许磨玻璃成分,略显糊。
病灶基本实性。
有的层面毛刺较明显。
血管征与少许毛刺,灶内密度不太致密。
有细支气管扩张。
实性为主伴细支气管扩张,有血管征。
磨玻璃成分较前面层面明显些,灶内细支气管扩张可见,血管穿行可见。
此层大部分是磨玻璃成分了。
血管与磨玻璃部分没有间隙,穿行的。
冠状位见病灶混合密度,毛刺明显,血管进入并异常增粗,灶内有细支气管扩张。
矢状位也是不规则形态,而且实性占比高,血管征明显,部分地方棘突样征。
次病灶与主病同框的样子。
次病灶与2024年的差不多。
我的补充意见:
收到2022年的影像资料后,我仔细看了两次的影像,2年前是混合密度结节,周围部分是磨玻璃密度,但磨玻璃部分也是瘤肺边界清,表面欠平整,也有细毛刺样征,实性部分密度高,但不是太致密,有血管进入与异常增粗。结果到了2年后病灶大小变化不大,但磨玻璃部分明显较前少了,实性部分较前更加致密,灶内细支气管有扭曲僵硬,表面不平。从影像细节上来看,是有进展的,只是不表现为明显的范围扩大,而是密度增加。所以此灶我认为基本上是肺癌的,进展不快是因为腺泡为主型,当时含部分贴壁成分,现在基本没有贴壁了,或占比明显少了。建议评估全身情况,如果能耐受手术,争取早日胸腔镜下微创右上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意见供参考!
感悟:
有许多结友在门诊或问诊时无比纠结大小的具体数值,也纠结于CT值的具体数值,但我一直强调:先看总体风险,如果总体风险仍很小,肯定能随访,那么就不必在意具体数值,也不要过于纠结到底6毫米还是1厘米,这都无所谓。但如果对于病灶到底良性还是恶性难定,而若恶性的话,风险高,要尽快手术的,也就是说要从细节上来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干预的,那么要与之前的片子仔细对比。对比的注意点在于范围有无明显扩大、总体密度有无增加、磨玻璃成分有无被实性取代,恶性影像征象如血管征、牵拉以及与病灶与血管支气管间隙有无缩小等信息,个人仍觉得并不需要具体到CT的差值或大小的几毫米差别。就如此例,报告认为与2年前相仿,但自己看影像后我认为是有进展的。而这样的进展是关乎是继续随访还是手术干预的。所以需要请结友再提供之前的影像来细致比较,从而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