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挂牌在即多学科合作迫在眉睫
时间:2020-01-07 07:57: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国家公园挂牌在即 多学科合作迫在眉睫
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三江源、世界生物活化石聚集地神农架、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祁连山……这些令国人骄傲又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国正在试点的首批国家公园。2020年,第一批国家公园将正式挂牌。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到底应该如何建设?国家公园及其他保护地该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这些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近日,来自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林旅游、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汇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宣布成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并就这些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建设存弊端
自1956年在广东鼎湖山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60余年努力,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国土陆地面积的18%以上,保护了9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长期以来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分类体系不科学、管理体制不顺畅、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责任不清晰等,导致自然保护地体系不完善、区划不合理、边界不清晰以及管理职责交叉或缺位、空间重叠或缺乏连通、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
这些也正是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所要解决的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刘雪华表示,自己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推进较为缓慢,究其原因还是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等老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还有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生态”搞一刀切的简单做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建好自然保护地体系需各方共同努力
“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分会主任委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闵庆文研究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也与文化保护、经济发展、社区管理等息息相关,是跨部门的问题,亟须跨学科联合攻关。只有把基础性的科学问题研究清楚,才可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此为指导,学界的专家们正就一些基础性的科学问题展开研究。闵庆文带领团队正在执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要生态保护地生态功能协同提升与综合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就是根据我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存在大量居民的现实,探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保护社区参与机制,为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闵庆文表示,成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全新平台,吸纳不同专业人才,以服务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为宗旨,聚焦国家公园建设和自然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深层次、跨学科研究和交流,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褚卫东也强调,我国国家公园的理论研究和管理体系都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尚需各方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