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为何常说“虚不受补”?

时间:2021-07-17 23:05:2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图片

  本文指导专家:罗颂平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罗氏妇科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首批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医妇科学》课程负责人。

  在临床上,常常遇到患者说:“我湿气重,容易累,别人都说我气色不大好,可我又虚不受补。”《黄帝内经》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真的是虚,怎么会不受补呢?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笔者认为这主要跟广东所处岭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有关。

  

  “虚不受补”的患者,其中医证候多为气阴不足,也有部分是脾虚湿盛。常见于一些慢病患者,以及中老年患者。

  岭南属于亚热带地区,炎热、多雨,一年到头,有大半年是炎热的夏天,每年春节过后,夏季的脚步已到,夏季风雨过后,却难以入秋,直到立冬之时,岭南人还在为“入秋失败”而惆怅。

  常年处在炎热又潮湿的地方,岭南人的体质以阴虚、气虚为多,容易出现气阴不足或脾虚湿盛之证。

  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人群

  若医生临证之时,只看到气虚、脾虚一面,用温燥之品补脾益气,患者会“热气”“上火”,出现口干、咽痛等症状。

  如果医生只看到阴虚一面,用滋补的药物,则可能滋腻伤脾,患者会没有胃口,甚至大便溏薄,腹痛腹泻。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甚至体内湿邪很重,舌苔厚腻,这样的人平时吃饭都觉得不太消化,再服用滋补品,症状必然加重。对待这种情况,医生往往要给“开路药”,使其肠胃中的寒湿或者湿热得以清除,肠胃功能恢复,舌苔干净,吃东西后不觉得腹中胀满,方能进食补品。

  年纪大者或病后初愈者要缓补

  随着年纪增大,人的脾胃吸收功能亦会有所下降。尤其是病后初愈的人,此时患者脾胃虚弱,难以消化滋腻的食材。

  身体十分虚弱的人,要想一下子变得十分强壮,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往往是无法做到的。药力太猛的补剂,对这类人并不合适。

  脾胃虚弱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很容易“虚不受补”,如果需要进补,要一步一步地来,补品服用后要经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建议采用缓补的方法,选用平和之物如鸡肉、瘦肉、海参等食材清炖,并且需要明确有否夹杂湿浊、血瘀等病理产物,如果有的话还需要攻补兼施而不是一味大补。

  除老年人及大病初愈者外,对一些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将疾病彻底治愈。如感冒、咳嗽等,应先治愈外邪,所谓“祛邪务尽”,其后方能进补。否则,就是“关门留寇”,不但补药吃进去令人难受,感冒咳嗽还会愈加缠绵难愈。

  

  图片

  

  女性经期后别乱补血

  许多女性都有月经过后补血习惯。一些女性月经过后出现头晕、乏力的情况,但一开始进补,食用阿胶、鹿茸、党参、黄芪、大枣等药材却反而觉得容易上火,出现鼻出血、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等表现。女性进补出现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不了解自身脏腑气血特点所致。

  应该先分析自己属于那种体质,若是偏于气虚者,应该偏重补气,这里面又分为轻者使用党参、五指毛桃之类;重者使用黄芪、红参、高丽参、附子之类。而属于血虚的女性应该偏重补血,轻者可用当归、熟地、阿胶之属,重者或阴阳两虚的病人才适合使用诸如鹿茸、紫河车等大补之品。

  肝火旺的人要清补

  此外,肝火旺人士则应该清补并行,在使用熟地、大枣、阿胶等滋腻药物的同时伍用砂仁、木香、陈皮等行气药。使用了偏热的药物如鹿茸、黄芪、红参、附子等药物的同时应该伍用石斛、麦冬、牡丹皮、白芍、芦荟、生地等滋阴以及平肝火凉血之品进行佐制,即可减少口干口苦等上火症状。

  忌口者出现假性的“虚不受补”

  很多人在讲究养生的同时,也很相信“忌口”一说。常说这个菜“湿重”不能吃,那个“惹痰”不敢吃,那个海鲜“湿毒”更不敢碰,结果时间一长,对某种食物便不适应,甚至如果哪天吃了一直忌口的食物就会出现一些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对劲的心理作用,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虚不受补。

  一个人是否应该进补,应该如何进补,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补,这都是比较专业的问题,都应到专科医生处进行咨询,切忌人云亦云,自作聪明。否则很容易出现假性“虚不受补”的情况。

  

  图片

  

  中医如何看待“虚不受补”人群?

  中医的辨证论证讲究整体观、个体化和动态观察。治疗的目标是平衡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因此,对于气阴不足的患者,要益气养阴,并选用药性比较平和的药物,补气而不会过于温燥,养阴又不会太过滋腻。

  而对于脾虚湿盛者,则祛湿与健脾兼顾,用利湿、化湿、燥湿之品,配合行气、和胃、健脾,使湿去而脾胃健运。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都很差,而补品又多为滋腻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治疗那些慢性病又同时虚不受补之人,用药之量宜轻不宜重。服药见效后,再逐渐加大药量,“缓图其功”。急于靠速补来取得疗效的话则会适得其反,尤如为花卉施肥,肥效过高反而不利,施淡肥方能取效。

  

  图片

  

  岭南医学注重食疗药膳,煲汤的奥秘在于药食并用,用于煲汤的中药通常不会大寒、大热、药性峻猛,且往往配合当季的食品,肉类、瓜菜、水产品等,亦会加入生姜、陈皮、桂圆、红枣、蜜枣等,治病与养生保健兼得。

  岭南医学与饮食文化相结合,深入民间,成为舌尖上的中药香。若感觉“虚不受补”了,不妨试一下“清补凉”或“四神汤”。

  广东清补凉

  

  图片

  

  材料:党参3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芡实30克,玉竹30克,生姜一块,陈皮一片,蜜枣2个,瘦肉或排骨半斤。

  做法:党参、淮山、枸杞子、芡实、玉竹、陈皮等药材,用水洗净,生姜去皮,把药材和生姜、蜜枣置汤锅里,加水6碗(约1200毫升)。煲半小时左右,再加肉类。继续煲半小时,加少许盐,即可饮用。

  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淮山滋补脾肾,益气养阴;枸杞滋养肝肾,养血润肺;芡实补益脾肾,固精止泻;玉竹养阴润燥,清热生津。生姜、陈皮行气温中。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四神汤

  

  图片

  

  材料:莲子、芡实、淮山、茯苓各20-30克。可配猪肚一个或猪粉肠200克。可加陈皮5克。

  做法:莲子、芡实、淮山、茯苓均用水洗过,置汤锅里,加水6碗(约1200毫升),可加入陈皮。煮沸后,可加入清洗干净的猪肚或猪粉肠,慢火熬一小时左右,加少许食盐,即可食用。

  素食者则仅用4味中药即可。

  功效:莲子,性平,味甘、涩,健脾固摄止泻,养心安神。芡实,又称“鸡头米”,性平,味甘、涩,有健脾祛湿,止泻止带之功。淮山药,即薯蓣,性平,味甘,健脾益气,固摄止泻。茯苓,性平,味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和中。

  猪肚,即猪的胃。清洗要先用粗盐刷净,再用食油和淀粉洗刷,并用水反复冲洗干净。有补脾胃,止泄泻的作用。

  猪粉肠,即猪小肠吸收营养的一段,要先用水冲洗肠子几遍,再把肠子剪开,用盐、淀粉洗刷。有利水祛湿,健脾和胃之功。

  芡实山药粥

  

  图片

  

  材料:芡实、山药各30克,糯米50克。

  做法:将山药去皮、切块,芡实、糯米洗净。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加入上述食材同煮成粥,最后加入适量砂糖调味,有助调补脾胃。

  功效:山药芡实粥具有补而不峻、防燥而不腻的特点,适合老年人食用。其中,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能,并含有多种维生素,保证人体内的营养所需成分,且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泻、利湿健中的功效。山药具有滋补作用,为病后康复食补之佳品。同时,山药可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细胞衰老,常服可延年益寿。而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温补强壮之品。因其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有一定改善作用。

  三物合用,能发挥健脾利水、固肾益气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虚不受补的老人用于调补身体,并能避免因进补而上火的尴尬情况发生。■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3347535.html